当先锋猛将唱响重头戏天津武清区深入落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王敏记者赵凯华记者报道记者从天津武清区宣传部了解到:早春时节,雍阳大地春风吐绿,草木初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8年来,天津武清在党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抢抓战略机遇“乘风而起”,谋创新、打基础、寻突破,举全区之力为这个肇启于春天的时代命题写下鲜明的“武清注脚”。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武清争当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在产业、交通、生态、民生等多个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在服务和融入“大棋局”中展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京津明珠、幸福武清”的名片更加耀眼夺目。
去年年底,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开通运营。这条线路的亮点之一就是全自动驾驶,列车从启动、加速、转弯到停站开车门,不需要列车员进行任何操作。而提供这项智慧技术服务的,就是位于武清开发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年,交控技术装备的母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关键设备研制、系统集成以及维保维护等相关业务,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控制系统打破了地铁列车信号控制系统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办公场所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公司负责人将目光投向了距离北京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武清区。年8月,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生产板块转移至武清,投资10亿元注册成立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年正式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亿元。
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说:“选择来武清是正确的决定,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发展空间大。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应用在包括天津在内的29个城市、5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朔黄线重载铁路,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吸引产业时瞄准“巨型航母”,依托铁科院、北交控等龙头企业,武清全力打造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目前已聚集余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了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通信信号系统调试检测及具备完整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武清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以“一区五园”为依托精准打造高端产业承接平台,五年引进北京项目个,一批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整建制落户。
碧桐引得金凤来。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武清不仅吸引了一批高质量企业落户投产,同时也靠项目、靠发展、靠环境留住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位于武清开发区的天津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员工中25%为博士和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占比达到60%。企业负责人陶洪臣告诉记者,公司致力于干细胞的规模化培养,因此技术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武清在人才政策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以及在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才让他们能够安心研发,现在公司很多员工都成了新“武清人”。
近年来,武清深入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引进“海河英才”5.7万余人。年,武清区出台了《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设立了总规模不少于10亿元的人才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人才生态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好协同发展先手棋
自去年11月16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津城际铁路推出30日定期票、20次计次票两种新型票制产品。这一举措,让京津两地通勤乘客的“双城生活”更加便捷。
朱玲玲夫妇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年她们把家安在了距离城际武清站步行仅10分钟路程的小区,每天乘坐高铁上下班。朱玲玲说:“坐城际到北京南站,再换乘地铁4号线可以直接到达公司,每天通勤时间只需40多分钟,非常方便。”
在城际武清站,总能看到熙熙攘攘往返于北京、武清两地的人们。据了解,城际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由年的日均人增加至目前的1万余人,经停列车也由8对增至23对,京津城际在武清实现“公交化”班次,京津两大直辖市的同城效应得到进一步彰显。
此外,武清立足强化京津冀现代化交通体系节点的目标定位,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通武廊市域郊铁路成功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今年天津段津武线将力争率先开工,向南打通天津地铁线路,向北接驳北京轨道交通,武清再添一条连通京津的大动脉和拉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看得见的是脚下的一条条路网,看不见的是愈发紧密的联系。武清区发改委副主任董伟说:“交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武清持续推进京津冀三地交通互联互通,高标准编制武清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开放便捷的交通环境让武清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更具吸引力。”
交通先行,让武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得主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让武清成为真正的“风水宝地”。
古称幽燕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山河相连、空气相通。为守护共同的蓝天绿水,近年来,武清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让大绿大美尽染雍阳大地。
初春时节,一大批北归候鸟回到了位于武清东部的大黄堡湿地,为雍阳大地带来了春的讯息。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被连片的违法建筑和污染企业侵蚀。
为尽快恢复湿地生态,武清标本兼治、重拳出击,完成核心区、缓冲区70.47平方公里违建拆除和生态修复工作,兴建了总长55公里的绿色围网并实现全封闭管理,大黄堡湿地重现“芦苇丛丛、碧水潺潺、鸟儿翱翔”的秀美风光,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之肾”。
近年来,武清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小棋子”融入京津冀携手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大棋局”。
如期完成三大保卫战主要目标任务,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比年改善44.4%,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下降72.3%,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完成天津市首个“无煤区”建设任务,累计实施22.6万户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以及工业锅炉、商业散煤、农业生产用煤等专项治理,保障群众清洁取暖。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家,家企业实现转型“重生”。完成水系连通工程,年均沉降量大幅下降至4毫米。五年造林20.1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9.3%,建成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翠亨路生态绿廊等一批生态精品。
“从北京到天津,天蓝水绿看武清”,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武清集聚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的又一“法宝”。
释放民生红利
——铺就协同发展幸福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枝桠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武清百姓共享到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
谈家老铺小磨香油厂位于京杭大运河武清段河畔的大碱厂镇南辛庄村,自清代起就依靠传统工艺生产香油,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年,村里成立了天津东宇顺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小磨香油,但却因本土市场饱和,企业发展缓慢。
企业负责人朱广宇说:“经常在新闻里看到北京的企业落户武清,我就想着人家能来,咱是不是也能去。”
思路一转天地宽。协同发展的“东风”在南辛庄村化成了带来勃勃生机的“春风”,在武清区商务局等部门的帮助下,南辛庄小磨香油开始销往北京、河北市场。短短几年,企业产值增长55%,产品深受京津冀地区市民欢迎。
“现在好了,跨省交易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打通了,我们从河北等省市采购原材料,重点对接北京、河北的商超进行销售,市场越做越大。”朱广宇谈及老铺的新变化,难掩心中的喜悦。
除了南辛庄香油、东马房豆腐丝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小兔拔拔”“小鹊登枝”等30余个武清新晋果蔬品牌也打入了京冀及周边市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让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除此之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武清瞄准协同难点、民生堵点,大力拓展三地公共服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让千家万户真切感受到协同发展带来的实惠。
从医疗教育到社保民政,武清与京冀两地先后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随着一个个合作项目的落地落实,幸福感也填满了武清百姓的心间。
在武清,就近享受名医诊疗服务成为一种“新常态”。通过医联体远程医学中心,全区32家医疗机构中任何一家收治的病人,可获得全国各学科领域0余名专家的远程实时会诊。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联盟和一个医联体,实现了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落医院特邀北京专家坐诊,填补了武清地区颅内外血管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的技术空白。全区4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让旅居武清的群众看病就医不操心、少跑腿。
在武清,一出家门口就上好学校成为一种“新现象”。目前,全区有15所学校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开展教育共同体、联盟校等交流活动,进一步共享优质课件、知名师资和教科研文章,实现了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武清,异地老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种“新潮流”。全区累计已有5所养老机构、张床位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试点,老人床位补贴跟着老人一起走,解决了过去异地养老补贴费用不能跨地区补贴的“老大难”。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协同发展的繁花已结出累累硕果,新时代、新征程仍需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武清将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继续坚定不移抓机遇、扩优势,在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中找准协同发展的共振点、共赢点,始终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武清速度”、赛出“武清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