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畔的两颗明珠京西第一村和京西

京西永定河流域风光秀美,物产丰富,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村庄,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长河岸边。

资料图三家店蒲草湿地公园王海欣摄

门头沟三家店村位于永定河的出山口,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渡口,也是北京通往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商道起点,明清时期聚集了多家商号,有“京西第一村”之称。

三家店距离京城约30公里,正好是步行一天的行程,所以这里成为京西煤炭、石灰、水果、粮食等商品的集散地。山里人多将山货在此售卖,换取生活用品,京城的商人则到此采购、订货,使这里形成了三家店“三里长街”,商铺林立,繁华热闹。

三家店的村西口,永定河上,有京西古道上最大的古渡口。这里在明清时期是京城用煤的集散地,“三家店的板桥”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明朝万历年间,因为运煤需要,在永定河上架起了木板桥。《帝京景物略》记载,万历皇帝还曾经过永定河板桥。

此处河宽百米,要在河中竖起数十个桥墩,上铺桥板。板桥的特点是灵活,可以随时拆除。每当夏季洪水到来之前,要将桥板撤回,以防洪水将桥板冲走。秋季洪水期过去,再重新铺上木板。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当时人们修建板桥,其方法是用柳条编成圆墩子,里面塞满石子,三个圆墩子为一组,插入河底充当桥墩,桥墩之上再铺设木板。板桥的成本虽然低廉但比较结实,牲口拉着沉重的煤车也可以很安全地从板桥上通过。

渡口对面的城子村产煤,是明清时期北京城冬季取暖用煤的主要产地。因为京城需求量大,三家店许多人成了倒卖煤炭的中间商,他们从城子村的煤窑主手中收购煤,囤积在三家店,然后再出售给京城过来的大煤商。

这样一来,城里的煤商不用渡河,到了三家店就可以直接购买到大量的煤炭。而对于城子村的煤窑主来说也很方便,他们不用耗时间等候买家,挖出的煤可以通过渡口板桥,源源不断地运到三家店直接出售。三家店村成为当时永定河流域最大的煤炭集散地。

既然三家店渡口板桥煤炭运输繁忙,为什么不建设一座高标准的桥梁呢?这是因为永定河水湍急无定,夏季汛期时往往洪水肆虐,即使修建了固定的石桥,也有被冲毁的危险。村民们在龙王庙供奉了东南西北四海龙王,还有永定河河神。可以想见,永定河洪水泛滥曾给当地人带来多大的困扰,人们要供奉这么多的龙王神仙。

再一个就是板桥拆卸方便,洪水到来之前,迅速拆除,洪水过后安装也便捷。那么由谁来维护三家店板桥的正常运行呢?原来,这里有一个专门的商业组织,叫“三家店桥道老会”,如今的三家店小学,就是当年桥道老会的办公场所。

这个桥道老会的运作模式是:每年向当地商号发起众筹,集资搭建板桥,雇佣桥夫负责板桥的日常维护,板桥使用时再收取一定的过桥费。由于三家店板桥地处要塞,周边的百姓都要打此通过,因此对板桥依赖度很高。

三家店桥道老会在当地声望极高,即便是洪水突然暴发,板桥被冲毁,下游的百姓只要看到打捞上来的木板上有“三家店桥道老会”的字样,便不会挪作它用,或送回三家店,或妥善保管,待桥道老会派人来取。他们就是这样来维护板桥的,年复一年。

明清时期,运煤的骆驼队经京西古道进京,从阜成门进城。骆驼队在这条古道上常年往来,保证了北京市民的供暖用煤。这清脆悦耳的声声驼铃,曾年年在三家店的板桥上响起。

年12月,三家店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灵水村是永定河畔的另一颗明珠,原名凌水村,位于永定河的支流清水河畔,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期灵水村参加科考并中举的人层出不穷,因此被称为“京西举人村”。

灵水村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由来已久,明永乐八年(年)村里就办起了社学和诸多私塾,村上符合年龄的孩子都得到了教育,并且成果显著。

因为国子监毕业的人一样可以入仕做官,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在灵水村多名国子监监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刘懋恒了。他就是通过到国子监读书从而走上仕途的。康熙年间,刘懋恒在山西汾州任知府,因政绩卓著而受到朝廷的表彰,家人受到敕封。灵水村至今还保存着康熙三十二年(年)朝廷封赠刘懋恒之父刘应全为中宪大夫的“奉天诰命”。刘懋恒和父亲刘应全曾组织过三次大规模赈灾活动,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救济父老乡亲,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

为纪念刘家父子的义举,清末举人刘增广提议:每年立秋时举办“秋粥节”,以示纪念。此后,每年立秋这一天,全村人聚在一起,大家拿出自家的米和豆,有的出锅具碗筷,有的出柴禾,全村熬制几大锅粥,男女老幼一起捧碗喝粥。这也是灵水村弘扬慈善文化、凝聚全村人心的一项公益活动,到今天已经成为一大盛景,引得八方游客纷纷参与。

刘懋恒仅是灵水村众多监生中的一位,清康熙二十二年(年)《重修灵岳禅林碑记》中记载有十余名“国子监监生”捐款。

灵水村著名的举人要算刘增广。清光绪二十一年(年),刘增广赶赴京师参加甲午科的考试,中举后在山西左云、吉州、静乐等州县为官。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在刘增广的倡导下,村里建起了新式学堂。刘增广引导村民重视教育,把孩子送到新式学堂上学,此举为灵水村的教育开辟了新局面。

5年11月,灵水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原标题:三家店的板桥和灵水村的监生)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刘永加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