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六年的永定河洪灾实录五百年一遇,京畿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

历史上永定河流域灾害极为严重。据史料记载,自南宋时期,年至年中华民国成立的年间,永定河流域发生漫溢决口达次,平均5年就有一次。17世纪以来,永定河洪水曾5次波及北京市区(年、年、年、年、年),造成很大损失。尤其是嘉庆六年()发生的特大洪灾。

嘉庆六年(),永定河发生了近五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京畿如同水城一般,白茫茫一眼望不到边。百姓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档案朱批奏折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屋宇倾圮者不可数计”,“人多避树上巢居”,苦不堪言。嘉庆帝心急如焚,派人调查情况,结果是这样的:洪灾的原因是海河发生了特大洪水,河水波涛汹涌顺势流注永定河、拒马河,致使永定河水暴涨。加上与西山的山水汇集在一起奔腾而下,漫过两岸石堤。这次海河发生的特大洪水,使直隶九十余州县接连受灾,洪水蔓延速度非常快,亲身经历的人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俗话说水火无情。这么大的洪水流进京城,肯定会殃及皇宫院内。档案奏折是这样记载的:紫禁城内水深五六尺……军机值房内水有一尺多高,水深过膝,人员不能停留。各衙门向皇帝奏报事情,必须淌水进屋,可以说是一片狼藉。更可怕的是,京城又连降下暴雨,持续五天五夜,如同雪上加霜。当时百姓们大多数居住的是土房,百余间房屋瞬间坍塌在暴雨之中,两万余灾民无家可归,他们只能跻身在寺庙内、土山上、树丛中。人们谈水色变,惶惶不可终日。京畿几成泽国,面对无法扼制的水患,嘉庆帝曾作诗一首:“季夏月之初,霖雨昼夜渍。波澜涨百川,放溜如奔骥。西北汇大河,桑干堤溃四。白浪掀石栏,荡漾洪涛恣。”以表示自己无奈的心情。直到七月中下旬,永定河水才逐渐回落,前后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洪水连同多日大雨给京城内外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破坏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洪灾的破坏,嘉庆皇帝紧急部署,实施赈灾措施。

大灾过后,嘉庆帝马上颁发谕旨,实施赈济措施。根据清宫档案的记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开国库放银。发放白银万两作为赈灾的各种费用。第二,煮赈,即赈粥。在受灾地区设立粥厂,赈济灾民。此次,清廷派有关衙门在难民集居较多的地方开设粥厂充饥,前后达一个月之久。同时,为防止其他州县灾民赴京觅食,造成京城人口过多及社会混乱,嘉庆帝谕令各地方官员“一体煮赈”。这样既减少了京城的压力,又可以使外出逃难者因家乡施赈而及早回归故里,安居就业,重建家园。第三,拨发赈灾钱粮,即清廷对灾区灾民拨银和发放口粮。其中银两由广储司库负责拨发,粮食则由嘉庆帝谕令仓场总督截留漕米60万石,又于大兴、宛平两县仓内,各拨石发放。嘉庆帝仍担心粮食不足,又特颁谕旨,开京仓发粳米石。从而确保了施赈工作顺利进行。

嘉庆帝对赈灾十分重视,对灾民也非常怜悯。当时灾后近畿来京的灾民越来越多,一些人被拦在各城门之外。嘉庆帝听说后指出这种做法实属荒谬。他说:“现在五城设立饭厂,穷民等自必闻讯踵至,多救一民,减朕一分之罪,岂可转行阻禁。”第四,蠲缓钱粮。洪灾过后,嘉庆帝多次颁发谕旨,受灾各区可以根据灾情的轻重分别减租减息,并要求各受灾地区制定蠲缓钱粮办法。最后确定,重灾区香河、霸州、定兴、赵州等38州县,当年应征钱粮全行蠲免。受灾稍轻的密云、正定、易州、涞水等19州县,蠲免年应征钱粮的十分之五。因水灾而颗粒无收的农民减轻了压力和负担,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加速恢复生产。第五,筹集粮食备荒。水灾后出现的种种生计问题,使嘉庆帝预感到来年将会出现青黄不接,粮价上涨的情况。“亟应筹拨,以资调剂”,他觉得山东、河南两省,收成尚好。于是传谕山东巡抚惠龄、河南巡抚颜检于丰收价贱处所,及时采办小米麦石,由水路运往直隶,以备来年平粜之用。

第六,以工代赈。水患过后,嘉庆帝立即调拨财力、物力对永定河进行治理。他提出以工代赈的救民措施。让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参加治河,获得赈济钱粮。嘉庆帝认为,“救荒之策,莫善于以工代赈”“能多一夫,即少一饥民嗷嗷待哺”。这样既填补了人力,加快了施工速度,又解决了灾民的口食,“于赈务、河工两有裨益”!嘉庆帝在办理赈灾中的这种“周施博济,宁滥勿遗”的仁厚之心,对解除民众疾苦,维护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