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安璀璨夺目的洼淀文化凶波恶浪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凶波恶浪

文安洼的历史,就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灾害史、苦难史。翻阅旧县志,那一页页“银浪轰雷豗”、“百里渺无极”、“三年人在水,百里地生鱼”、“江湖满地流亡尽,犹有扁舟寄住人”的诗句,让人满目凄凉;那一年年“洪水横流,尸漂四野”、“饿殍载道”、“庐舍为墟”的记载,更使人忧思难忘。据民国本《文安县志》记载:“文安受六十六河之害,其最巨者,西北则大清也,西南则潴龙也,东南则子牙也。”“文邑灾异自汉迄今唯水为甚,水灾之迭起环生几于无岁无之”。

文安洼地处海河流域的下游,也就是常说的“九河下梢”。历史上,在它的上游,山区支流多,坡度陡,源短流急;中游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河底,许多河成了以堤束水的“地上河”;下游地势低洼,河道狭窄,入海口少而狭小,这样就形成了上下游之间泄洪能力相差几十倍,甚至一二百倍。文安洼北有大清河,东有子牙河,西南有潴龙河、滹沱河,每逢暴雨,洪水倾泻而下,再加河道狭窄,入海尾闾不畅,必然造成河水横流,泛滥成灾。在清南平原,文安洼历史上承受清南地区5地市包括文安、静海、大城、任丘、河间、高阳、肃宁、蠡县、博野、饶阳、安平、深泽、安国、献县14个县约平方公里超量洪沥水及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等河决口洪水。建国前根本无泄水出路,其洪沥积水完全靠自然耗干。因此,长期以来,文安洼是水灾泛滥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据史料记载:文安洼在明成化元年(年)至年的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年中,就有年水灾,其中水深丈余的特大洪水有17年,洪水决堤和较大沥涝的重大水灾有年,一般水灾84年。从清道光二十九年(年)至民国三十七年(年)的年中,文安洼就有73年遭受洪涝灾害。其间,从同治七年(年)至光绪二十三年(年),旧水未消,新水又来,整整30年碌碡没翻身。

民国六年和民国二十八年的两次特大洪水,文安洼受灾最严重,据《文安县志》载:民国六年六月至七月间,潴龙河在高阳安澜桥决口,滹沱河在饶阳县吕汉、献县朱家口、河间沙河桥等处决口,共八十余道,层波叠浪,灌入文安洼,水深二丈余,文安城南北门均闭,东西门筑坝,村庄半浸水中。七月二十七日夜,西南风大作,城垣几不保,幸竭力抢护,水未入城,各村房屋均被波浪冲去大半,为从来未有之奇灾。

天灾可恕,人祸难忘。民国二十八年(年),全省特大洪水。日寇在华北扫荡失败后,掘堤放水进行报复,潴龙河、永定河、大清河等处河堤次第被掘,文安汪洋一片,尸漂四野,大洼水深一丈八九尺,全县有15个村庄全部毁灭,有70多个村庄被冲去大半,倒塌房屋4万多间,淹冻饿死多人,背井离乡无计其数,卖儿鬻女、妻离子散的村村皆是。“淹了文安洼,十年不还家”的谚语和“大水成汪洋,糠菜半年粮,卖掉儿和女,饿死爹和娘,逃荒闯关外,尸骨不还乡”的民谣,是当时文安洼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