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竟藏着十座龙王庙,有一处乾隆去了

近日,门头沟一项特殊的庆祝活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龙泉镇三家店村举办的祭河神大会。祭河神大会是在三家店龙王庙举办的,为何龙王庙里有河神?

资料图阎彤摄

在传统民俗文化中,龙非常受人尊敬,而龙受崇拜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被认为能够兴云致雨。因此,唐朝之后历代王朝都有皇帝祭祀龙神的记载。作为北京母亲河的永定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千百年来,人们在永定河沿岸修建很多龙王庙,以祈求风调雨顺。而永定河又常泛滥,给人们带来损失,历史上有四位皇帝曾给永定河“赐封”爵位,以求它“不发怒”,永定河就有了专属的“河神”。三家店的龙王庙,就供奉着永定河河神,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数百年来,形成了在龙王庙祭河神的习俗。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北京的几条大河,如通惠河、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沿河都建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其目的同样是为了祈求平安。

如今,随着科技的昌明,人们不再祭祀这些“神”,但北京依然留存有一些龙王庙,它们成为承载着先民记忆的独特建筑。

三家店龙王庙供有永定河神

首先来说说三家店的龙王庙。早年间,门头沟几乎每个村都有龙王庙,这也与门头沟所处的位置有关,它位于永定河从山脉进入平原的地段,河水经常泛滥,这也是古时这一带修建龙王庙的原因:祈求平安。根据记载,门头沟如今还有28座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其中,三家店的龙王庙还保留有给河神过生日的民俗。

三家店龙王庙创建于明代,清代三次重修。龙王庙里有精美的壁画,在庙的正殿东西墙壁上,画有“龙君出行图”,为民间庙宇绘画的杰作。壁画分别长4米,高2米。东墙画的是龙王在庞大的仪仗队伍的簇拥下,乘龙辇缓缓而来。辇上龙王不怒自威,一派帝王景象。西墙画的是八河神和其他众神,躬身恭候龙王的场景。

历史上,因为永定河经常泛滥,除了东南西北四海龙王,三家店龙王庙还有“永定河神”像。在历史上,曾有四位皇帝诏封永定河爵位:金世宗封永定河为“平安侯”;元世祖加封“显应洪济公”;清朝康熙皇帝“赐河名曰永定,封为河神”,这也是永定河得名之始;乾隆皇帝加封其为“安流广惠永定河神”。永定河流域的一些龙王庙也供奉过永定河神,但很多神像都没有保存下来。三家店龙王庙里的永定河神像,是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永定河河神像。

三家店龙王庙的六月十三祭河神庙会,始自于清代初年,直到抗日战争之前,庙会长盛不衰。抗战胜利后,庙会恢复,但规模已大不如前。新中国成立后,庙会停办。年为了传承特殊的民俗传统文化,三家店村委会恢复了祭河神庙会。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店村是连接京城和西山的京西门户,有数条古道交会于此。村中现存文物古迹众多,除了龙王庙,保存完好的还有白衣观音庵、二郎庙、关帝庙铁锚寺等建筑。

清代四处“国家级”龙王庙

古代,由于统治者对于龙神的祭祀非常注重,一些皇帝还会亲自去龙王庙祭祀。清代就曾将北京的黑龙潭龙王庙、玉泉山龙神祠、昆明湖龙神祠以及白龙潭龙神祠四处纳入国家祀典,每年二月以及八月皇帝均会遣官祭祀。幸运的是这四座龙王庙都得以保存。

从颐和园往西,过了冷泉村,迎面便见一座绿树葱茏的小山,名为画眉山,山顶一座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庙宇赫然映入眼帘,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黑龙潭龙王庙。

黑龙潭龙王庙依山而建,整体建筑布局整齐、严谨,碑亭、殿宇层层叠上,建筑主题突出,庙宇殿堂顶部的吻兽,都是龙的形象,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气派宏伟。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黑龙潭在金山口北,依岗有龙王庙,碧殿丹垣,廊前为潭,土人云有黑龙潜其中,故名黑龙潭。”民间传说,遇到干旱年景,附近数十里的水源都枯竭了,但唯有黑龙潭的流水终年不断。而且,令人惊叹的是,不管天下多大的雨,龙潭中的水也不会涨起,而天旱的时候,不管多么干燥,龙潭中的水位也不会下降。

据黑龙潭龙王庙现存石碑记载,龙王庙兴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年),清康熙二十年(年)重建。清乾隆三年(年)封黑龙潭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明朝万历皇帝和清朝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来此祈雨、观潭。皇帝来时,銮驾仪仗,前呼后拥,场面分外壮观。为此,殿南还修建了供帝王休息的行宫数十间。

明清两代,黑龙潭祈雨活动规模很大,规格很高。首先要由钦天监选择日期,拟出王公大臣参加者名单和祈雨规模,由礼部奏请皇帝批准,再由翰林院撰写祝文。为表示虔诚,皇帝不乘辇,不设卤薄,躬亲祝帛。据说,乾隆皇帝88岁高龄时还亲临此庙向龙王爷叩头,以示尊重。为此,乾隆皇帝还将此庙的绿瓦换为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瓦。

昆明湖龙神祠也就是颐和园南湖岛上的龙王庙,全称为广润灵雨祠,山门“广润灵雨祠”五字为嘉庆皇帝题写,门内正殿三间,硬山黄琉璃瓦屋面。黄琉璃瓦屋面在颐和园内为最高等级。此处的龙王庙在明代就已经存在,当时只是一座普通的龙王庙,不过其位置非常好。明朝宋彦所写的《山行杂记》中记载:“步西湖(昆明湖旧称)堤右小龙王庙。坐门阑,望湖,湖修三倍于广,庙当其冲,得湖胜最全。”

乾隆十五年(年),乾隆皇帝将龙王庙重新修葺,并命名为广润祠,由此龙王庙祭祀等次逐步升格。修缮之后,这里的“香供着照静明园等处之例办理”。龙王庙修缮后,乾隆皇帝多次到此拈香祈雨或谢雨,并写有多首诗作。乾隆在位的最后一年,即六十年(年)四月,因为祈雨有应,乾隆皇帝“诣广润祠谢雨,增号广润灵雨祠”。嘉庆十七年(年),嘉庆皇帝亲赴广润祠拈香,祈雨有应,不仅赐予它“沛泽广生”的封号,还命昆明湖龙神祠同黑龙潭、玉泉山龙神祠一样,进入国家祀典。

白龙潭龙神祠位于如今密云白龙潭风景名胜区内,它也被称为五龙祠。它始建于北宋,清代祠内供奉小白龙以及四海龙王,共计五位,所以也称五龙祠。五龙祠现存殿宇三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屋顶,殿前有楹联,联曰:“宅胜境而灵,川渟岳峙;润群生者广,云行而施”。五龙祠堂前有一座石牌坊,上面有乾隆皇帝题写的“石林水府”。殿外有乾隆、嘉庆二位皇帝亲笔题写的碑文。据记载,清乾隆十九年(年),北京大旱,乾隆派人到白龙潭祈雨,翌日便甘霖大霈。乾隆大悦,拨款万金修庙,次年竣工,并修建了诗碑。光绪二年(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奉命重修白龙潭龙神祠。如今,五龙祠旁还建有大坝,坝两侧有两条白龙的雕塑。

玉泉山龙神祠,位于玉泉山南坡,《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四记载:“乾隆九年奉旨封京都玉泉山龙王之神为惠济慈佑龙神,十六年奉旨玉泉山龙神祠易以绿琉璃瓦。”由此可见玉泉山龙神祠的地位也是极高。因为乾隆皇帝对玉泉山水非常珍爱,认为玉泉水是“天下第一泉”,因此他对玉泉山龙神的尊敬也非常虔诚。玉泉山龙神祠落成之后,乾隆多次亲赴其地祈雨、谢雨,遇有旱情还会派遣王公拈香祈雨。

白浮泉源头都龙王庙

北京昌平城东南有两座小山,大一点的山叫凤山,山上植被不多,而旁边一座山,虽然很小,却是郁郁葱葱,这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龙山,山顶处,绿树掩映中,还能够看到一座庙宇,那就是都龙王庙。

熟悉历史的读者,对白浮泉都不会陌生。元世祖忽必烈一统大江南北后,定都北京城,改名为大都。此后,郭守敬以龙山脚下白浮泉水为龙头,向西引沿途诸多泉水汇入瓮山泊,也就是今天的颐和园,最后引到北京城的积水潭,最终和京杭大运河相连。这样南方运粮的船只,南来北往的客船、货船,可以直达北京城。因为这条河关系到大都的命脉,于是就在白浮泉的源头、龙山之巅,修建了这座都龙王庙。

明清两代,都龙王庙多有修缮。光绪四年(年),京城大旱,官民都去龙山祈雨,后来果然天降大雨,光绪帝下旨,由南书房翰林书写匾额“祥徵时若”,交给李鸿章,并安排人悬挂于都龙王庙,可惜此匾无存。都龙王庙两侧山墙上也有壁画,不过,这不是都龙王庙最初的壁画。据当地老人讲,现存壁画绘制于上世纪50年代,讲述的也是求雨的故事。

运河上的龙王庙

元代时,除了在引水工程的源头白浮泉建有都龙王庙,围绕其他水域也建有龙王庙。众所周知,元代开凿通惠河后,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广源闸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号称“运河第一闸”。

在广源闸下,河北岸的一座小土坡上,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其中有一座小庙,名为“紫金观”。小庙只有一间,面向长河,透过庙门缝隙可见龙王像。元代时,此处就有龙王庙,明正德六年(年)四月十五日在此立了《重修龙王庙记》石碑,铭文曰:“西山玉泉注为西湖湖水中流至广源闸之北岸,立庙以祀龙王之神,盖欲资其威灵默佑也。”根据记载,自元代起,每逢通惠河因天旱水浅难以通行运粮船时,都有专职官员到龙王庙祭祀水神,提闸放水。

在通惠河沿岸,还有一座龙王庙,那就是高碑店龙王庙。提及高碑店,就要说说平津古闸,至元二十九年(年),郭守敬亲自勘察选定在高碑店村北,督建运河二十四闸之一的重要闸口“平津闸”,之后元世祖赐名这段大运河为“通惠河”。当时著名的通惠河龙王庙,就在平津闸遗址西南侧。它建于明嘉靖辛酉年(年),明清两代这座龙王庙是专供朝廷和漕司官吏,举办祀祭龙神仪式的重要庙祠。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后来在原址重建龙王庙。重建后的龙王庙,占地面积不大,就是一进的院子,里面有龙王殿,平时去的人不是很多。

■补白

小庙也有大神通

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现存一处修复后的龙王庙古迹,那就是黑龙关村龙王庙。它建于元至正十年(年),龙王庙自建立起,一直是方圆百里乃至京城百姓的祈雨之所,据说非常灵验。因此这座小庙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视,正殿门外上方高悬的是雍正皇帝题写的“甘泽普应”,庙内供奉着龙王爷和龙王奶奶,上方悬挂匾额:“道法自然”。

丰台大王庙纪念治水成功

大王庙又名金堤永固庙,坐落在卢沟桥西侧,位于丰台区北天堂村外的永定河东岸大堤旁,毗邻西五环,坐北面南,远远望去,十分醒目。

光绪十六年(年),永定河发水,大兴、良乡、涿州等数十个州县顿成泽国,洪水甚至淹至广安门一带,当时清朝政府的各路官员不分昼夜,奋力治水,获得成功。次年,各路官员商议决定用稳固堤坝剩下的钱修筑一座治水庙,以兹纪念,慈禧太后为此庙题匾“永佑安澜”,光绪皇帝也题匾“金堤永固”。至今,这些碑文与匾额仍然存放在大王庙里,内容清晰可见。

求晴不求雨的“龙王堂”

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一座龙王庙。这座龙王庙最早称“龙泉庵”,后称“龙王堂”,因地处北京的北部,号称“北海龙王庙”,供奉的是北海龙王敖顺。

龙泉庵建于明弘治十四年(年),清代多次修缮。民国后期,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后来在修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此建筑作为古迹被保留了下来。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成为奥林匹克公园里最具特色的古代建筑。

院内有两通石碑,分别立于明朝正德年间、清朝乾隆年间,记载了龙王堂的历史。这座庙并非用作百姓祈雨,而是当时唯一一座用来祈求晴天的。明清时期此处有大片湿地沼泽,而此处又被认为是龙栖之所,因此要祈求天气放晴。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时期,龙王庙也是北京城里常见的寺庙。乾隆时期绘制的京城全图中,共标出内外城寺庙处,其中龙王庙就有12处。如今,恭王府内还能看见龙王庙,其建筑十分精巧,内供龙王坐像,房前还有一口古水井。因为府内有很多水流,龙王庙也有祈求平安之意。

(原标题:探寻北京龙王庙)

作者:祁建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2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