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大运河高春
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
年,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开展年度“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围绕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个主题,征集三条文化带上文物守护人的优秀事迹,旨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近期,北京文博将陆续为您带来大运河文化带上文物守护人的优秀事迹。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高春利吧!看看他与大运河之间都有怎样的故事!
为运河文化贡献朝阳力量
高春利现任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在朝阳区飞速发展的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他积极谋划、研究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发展利用工作,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者,也是大运河的守护者。
致力复兴时代价值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成果落地
近年来,高春利积极投身于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工作当中,引领朝阳区建设、恢复多个运河文化亮点、地标、历史遗存。在通惠河畔,他率先提出恢复神木厂历史景观,通过建设御碑亭、神木廊、神木博物馆,传播讲好运河故事,厚植通惠河两岸历史文化底蕴;在萧太后河流经的马家湾湿地公园内,他积极推动朝阳南部精品文化走廊建设,建设萧太后河展览馆,打造了一个让百姓从不同角度了解辽南京文化、北京建都史,探寻辽南京时期繁荣景象,了解古老运河历史背景的文化平台;在温榆河与温榆河湿地公园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中,他亲自指导雷家桥关帝庙保护修缮工程,坚持高点占位,统筹谋划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努力打造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金名片”。在他的努力下,朝阳区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京城靓丽的国际风情水岸,朝阳区亮马河燕莎桥至朝阳公园段正式通航,两岸灯光带绚丽璀璨,美丽多变,实现了对亮马河“亮化、美化、文化”的华丽转型。
坚持强化顶层设计
运河遗产建设成效明显
多年来,高春利多次参与规划部门的运河规划与管理工作,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朝阳区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引。他创新构建全面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扶持、传统文化传承制度体系,推进朝阳区《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制定,优化《历史文脉研究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形成《疏解腾退文化空间资源再利用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指导政策文件。
专注历史文脉挖掘
形成多角度运河研究成果
高春利在文化领域工作多年,坚持古为今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持续推进历史文脉研究。多年来,他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时间,都不忘这一根本。他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工作时,曾用一年时间带领团队总结梳理发布6本重要民俗历史书籍。他在建外街道办事处工作时,深入研究运河文化、朝阳门石道历史脉络以及东岳庙背后的故事,研究成果转化建设成为坐落在通惠河畔的CBD文化广场。广场上那书写着“万流朝宗”的牌楼,见证了运河的变迁,也见证了他对运河、对文化、对传统的热爱。他到朝阳区文旅局工作后,更是完成了孙河古镇、东坝古镇、朝阳门石道、萧太后河、北小河、亮马河等历史、民俗文脉研究课题,完成了亮马河流域历史民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等4个课题研究。他还在全区范围内倡导各街乡开展文脉研究,促进朝阳区40个街乡分别完成了辖区内的文脉挖掘,并形成了研究报告,为朝阳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万流朝宗
江河亦有归途
数百年前,大运河上的一艘艘舟楫,运来了一座北京城,大运河启于北京,终于北京。它带着滚滚的河水一路南下,最终带着沿线各地的文化回到北京,形成了如今这样一座北京城。大运河如今已不再承载着国家漕运的功能,可是大运河的文化源远流长,也将由后续的一代一代人流传下去。高春利继承了前人,并带领着后人投身到了文化传承的道路之上,无论他岗位如何、身份如何,他都将持之以恒地把精力投入到他毕生热爱的文化事业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