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里的于振甲不会治河大家对他知
近期,讲述康熙帝为治愈黄河水患的电视剧《天下长河》热播,引起广大观众的广泛讨论。其中剧中每晚都会打坐一段时间,回忆起当天自己所做的一切事宜的于振甲(于成龙)一露面就给观众留下印象,更是被靳辅说是榆木脑袋。
提起于成龙,大家往往会想起那个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然而次于成龙非彼于成龙。在康熙年间有两个于成龙。大家熟悉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是大于成龙。
而小于成龙的历史功绩多如牛毛,乐亭治理滦河、抗匪安民;通州抗震救灾,兴义学;江宁清正廉洁救百姓、下河敢于挑战靳辅,提出新的方略;直隶巡抚扫黑除恶;北征督运平定噶尔丹;治理浑河成为永定河;晚年带病治理黄淮为张鹏翮疏浚海口赢得时间,只是大家对他的了解太少了。
剧照
于成龙的最大功绩,不懂历史的都会写治河,但是治河的时间只占他职业生涯的一小段时间,他的最大功绩直隶巡抚“扫黑除恶”当仁不让,其次是北征督运粮饷,授予世袭爵位。
虽然治河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治河能力和方略确实与靳辅不同。最大的差别是少一部水利学著作,靳辅的《治河方略》成为水利学家追捧他的原因,但是过时的明代理论,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清王朝的水利问题。大家应该多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靳辅会遭到崔维雅、李时谦、乔莱、汤斌、郭琇、于成龙等等这些人的反对........再看看江苏各县的志书,看看宝应、高邮、清河的县志........这时候再下结论也不晚......
再来说一说二月河小说以及《天下长河》里不会治河的于振甲。其实《天下长河》明显受到了二月河小说的影响,但小说不是历史........
于振甲真的不会治河吗?
康熙七年,三十岁的于成龙蒙荫授乐亭县令。初入仕途,就注定了于成龙一生与水结缘。据《乐亭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乐亭县正直严重水灾,百姓田庐损毁严重。这一年,滦河水五次出槽,西岸塌庄,毁民房数百间,冲坏田园无数。于成龙“抚字为怀”,辛勤操劳,安顿灾民,免除赋税,放赈救民,恢复生产。于成龙又带领百姓疏浚滦河故道,让滦河回归故道,但是因为地方志的局限性,这段治河经历仅仅一笔带过。至今,于成龙在乐亭治河的故事依然广为流传。新编评剧《乐亭县令》就是讲述的这段故事。
据《乐亭县志》所记,经这次治理,滦河十年没有大的泛滥,还出现了麦子长出两三穗的情况,乐亭民生大为改观。当时的乐亭人张一跃写了一篇《瑞麦志》褒扬于成龙的功绩,文章写道“……康熙乙卯,乐邑四郊,麦穗以三岐五岐告者,日夕踵至。倘亦和气之感召,符其自然者耶?!田叟野老,初则骇之,继而歌之,咏之,咸归德于公……”
康熙八年,于成龙因罪囚脱逃被降级调用。乐亭县百姓顾明亮、王尔正等人竟奋不顾身,两次赴京叩阍,乞求于成龙复任。吏部不准,顾明亮、王尔正等人被发配到尚阳堡。康熙皇帝觉得事有蹊跷,命直隶巡抚金世德核实。金世德调查后开列了于成龙的十七条善政。康熙皇帝认为民心难违,善政可嘉,下旨令于成龙重新出任乐亭知县。于成龙复任后慨叹:“天下有贪官,无刁民,民之刁皆官致之。官言民刁,即非良吏。”
所以,说于成龙不会治河,乐亭人民应该首先不认可。
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师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大地震,灾害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破坏十分严重。危难之际,时任巡抚金世德火线提拔于成龙担任通州知州,着手抗震救灾。于成龙下车伊始就立即着手为灾民筹划生计,使百姓迅速得到安置。他没有理会倒塌的衙署,只在搭建的席棚居住办公。
在任通州知州期间,无论是运河堤坝的加固还是道路桥梁的修筑,凡事身先士卒,与民众一同抬土运石。他还主持修建了温榆河上的四座大桥。“康熙三十一年,于成龙回忆疏浚通州运河时回复皇帝道:“臣十一年前任通州知州时,自通州至南铃十余里浅滩曾经开挖疏浚。后任江宁知府,臣问那些运河上的船夫从前所开挖的南铃浅的地方又有阻碍了没有,都说没有阻碍。”
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于成龙接替靳辅,担任河道总督。任命圣旨中说:“因于成龙谙熟河道的疏浚开凿,皇帝特别派他担当这个重任。但是,康熙皇帝禁止于成龙修改靳辅的河工,于成龙答:“臣到任一定一心守旧,不时巡视”。还要求于成龙有自己方略可以另行上报。
而于成龙的治河理论确实与靳辅有很大区别,这种理论的应用与当时的另一位传奇人物,大发明家戴梓有很深的渊源。
戴梓,顺治六年生,比于成龙小十一岁。他一生在很多领域成绩卓越,但最重要的成就还是兵器制造及治河理论研究方面。在父亲戴苍影响下,少年戴梓即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这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戴梓对治河理论很有研究,并结合中国历代治水之法写成《治河十策》。金兆燕在《耕烟先生传》中说:“戴梓先生抱经世大略,举凡天文历法、算数、兵法、治理河渠没有不深入研究的。河道总督于成龙得到了他写的《治河十策》,到今天还在使用他说的办法。”这一说法在《辽东文献征略》《杭州府志》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虽戴梓《治河十策》全文已散失,但通过文献史料以及于成龙的治河实践可知其理论核心内容大体上可概括为:“对自然故道的利用,疏堵兼施的方法,分段管理的措施,民夫招募的策略。”希望有一天这部《治河十策》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再次被发掘。
三十二年正月履任后,遍历两河,查看险情,每天谋划补偏救敝方法。先是加筑高家堰堤岸,新旧堤顶合宽五丈。大堤坚固后,周家桥安然无恙,裴家场水出如驶。继之,又在清江口出水处加帮大墩,逼使洪泽湖水大量流入黄河,只有少量湖水入运河抬高水位,使清江运河清水深至丈余,利于漕运。
三十三年正月,于成龙奉召至京。他向皇帝建议黄、运河堤大修方案:“运河自通州、天津至山东峄县大堤卑薄,各堤宜加筑高厚。武清八百户等处宜增建月堤。黄河自荥泽县至江南砀山县卑薄,各堤宜加筑高厚;高堰六坝、周桥大坝、永安西堤均宜改建石工。徐州城石岸急应大修,清江浦以下至黄浦东西两堤、扬州属江都东堤、高邮西堤俱需加筑,并修葺闸坝涵洞。”于成龙看到百姓因工程疾苦,上书豁免河夫,称修筑黄河、运河,应增设河道官员,免于使用夫役。九卿谈论不应该准许施行,并弹劾于成龙明知道这是难行之事,故意写了这个奏章,这不是做大臣实心实意干事的本分,应将他革职。康熙下旨:于成龙修河事未完,将他革职后留任,准予他戴罪立功。于成龙的治河主张和策略遭到九卿的反对,人生也进入了低谷。翌年八月,因治河勤劳,调查无疑,于成龙又官复原职。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复统大军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夺情”丁忧中的于成龙督运中路大兵粮饷,凡内外一应文武大小官员俱听其调遣,时有“六部不得掣肘”之旨。三十六年正月,康熙出宁夏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于成龙率部沿河用船装运粮饷,至青海白塔城上岸卸下,再用马驮运到前线,保障了大军粮饷供应。大将军费扬古从前线侦报噶尔丹死亡。此后,罪魁授首,俘获甚众,大军凯旋。
回京后,康熙慰劳于成龙曰:“卿辈辛苦,得成大功”。康熙兴奋之余,特命侍卫吴达禅引于成龙去见被俘的噶尔丹大将丹济拉,告之曰:“此公即运米灭尔国之都察院左都御史于成龙也!”丹济拉俯首欠身,手足无措,一脸恐惧。于成龙蒙恩加军功四级,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一职,可世袭。
康熙三十七年春,六十一岁的于成龙奉命扈驾巡幸五台山,皇帝命他在内大臣班内就坐,早晚陪伴左右,等候垂询。这次扈驾竟成为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大水利工程的起点。
这一年,浑河在雄县九花台决堤,造成了雄县、固安、霸州、文安等地百姓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康熙皇帝沿途实地观察浑河泛区水灾情况。回宫后皇帝召集九卿议论治理浑河方略,命于成龙前去视察浑河,怎样修整治理才能让两条河分流,详细勘察、绘图、商议后上报。
同月,康熙命于成龙以“总督衔、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管直隶巡抚事”再次执掌直隶,并加以总督衔。据宋荦记载:直隶百姓听到,于成龙回来任职都欢欣鼓舞,豪强们奔走相告、互相提醒“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三月十六日,直隶巡抚于成龙将绘制的浑河形势图呈览给皇帝,并汇报察勘浑河情况:“臣同西洋人安多等人自霸州至郎城实地踏勘旧河形势,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西方测量技术。由永清、固安至张协有一道旧堤,约有七十里还可以培土修整。水流较急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可以进行疏浚。”于成龙这个建议,充分考虑到各方因素,是一个极大节省人工物料和时间的高明选择。于成龙答道:“臣率领分段修河的各个官员加速办理,六月之前可以完工。”
七月十六日,于成龙在上书中向皇帝报告浑河疏浚工程完成情况:“良乡张家庄至东安狼城河,长二百里,两岸筑堤,约束河水出三角淀,至西沽入海。北岸大堤自狼城河口起,上至张庙场,长二万七千一百六十二丈五尺,共计一百五十里。由张庙场以上沿河五里,地势高峻没有大堤。又沿河二十里,至立垡,积沙成堤,上行与卢沟桥石堤相接。南岸堤自狼城河口起,上至拦河坝,长二万七千三百七十五丈五尺,总计一百五十二里。由拦河坝沿河西至高店,三十四里。”于成龙请求皇帝为新河赐名,并下旨建河神庙。七月二十一日,康熙下旨,“照该抚所请赐名永定河,建庙立碑”。
九月十二日,直隶巡抚于成龙建议在直隶永定河南岸、北岸设立分司,各派一名官员,这是专业化治理永定河的起点。于成龙治理永定河,保证了京师安全,极大改善了京畿水系结构,使得这些地方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畿辅通志》称:“湍水轨道,横流以宁,三十年来河无迁徙,此古所未有也。”
十一月,原靳辅手下,后任河道总督董安国被罢免,康熙再命已年老体衰的于成龙担当此职。康熙皇帝认为董安国在治河工程上不亲自巡查,所有事都依赖冯佑。冯佑是靳辅所推荐的人,惟知营利谋私,断不肯秉公尽职。
康熙三十八年正月,于成龙抵达清江浦,见黄、运各堤敝坏已极,河床日高,土石各堤无一全工,仰天长叹:“凡治河之道,原无一劳永逸之法,惟有补偏救敝之方。两河之险倘一年不补救,则崩溃肆出,费千万之工,竭数年之力而不克如旧,正今日之谓也。”故此,于成龙对其危急之处先行补救。
于成龙在清口出水口处加固大墩,使洪泽湖水十成有七八成进入黄河,只有一两成进入运河承载漕运。鉴于靳辅时期所修的中河逼近黄河堤岸,对黄河大堤构成严重威胁,且两河距离狭窄不便筑堤,于成龙于桃源盛家道口至清河,放弃中河下段,开凿了一段长六十里的河道,命名为“新中河”。进一步解除了黄河对运河的干扰。
五月起,于成龙开始督促佟世禄组织堵塞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即被冲塌决口的时家码头;于成龙上书皇帝请求修筑云梯关下游的马家港大堤。疏浚凤凰桥、董家沟等处;疏通芒稻河、人字河...于成龙拨款并派官员对高家堰工程进行大修。工程分为三段:从武家墩南头到小黄庄;小黄庄到周桥;周桥至棠梨树。并开始筹划封堵六坝决口。此时康熙皇帝也终于意识到,不得不改移清口的问题.....
于成龙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说,邳州沂河水稍大时,下游骆马湖就会泛滥成灾,淹没田地房屋,完全是上游缺乏节制的结果。他提议沂河两岸筑堤一万八千一百八十丈,并在宽八十丈的罗口建一座闸,这样既可防御水患,也可将罗口分流出的河水仍旧补充进运河,有利漕运。“诚为两利无害”,于成龙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上书送入朝廷后很快得到了皇帝批准。沂河两岸的万丈长堤也在这一年如期修筑完成。
康熙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于成龙的生命走向了终点。他把儿子叫到跟前说:“我病入膏肓了,人参灵芝都没有效果了。赶紧誊写好奏章送到朝廷去,请皇帝另选贤能官员吧......再次任命臣为治河总督是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如黄、运两河,自从有了拦黄坝就开始宣泄不畅,以致河身淤垫,处处搁浅淤阻。又因高(家)堰工程未完,不能容蓄湖水,黄流倒灌,清口淤塞。因此臣与徐廷玺一至清江,即遴选委派效力治河官员,合力挑挖烂泥浅等处引河。同时于运河两岸签钉排桩,加筑堤岸以抗御桃汛,漕船因之得以幸运地快速通行。
等到伏秋,雨汛水势较往年更厉害,臣又上奏说明应开坝减泄洪水。虽有洪水冲溃决口情况,如黄河任家堂、运河邵伯更楼、高邮九里运口、文华寺等处,臣亲驻工所,不久已陆续堵筑完工。惟有邵伯决口,因高邮堤防单薄卑矮,湖水泛涨,而全湖水势由高邮、宝应各个湖泊东入运河,水势湍急汹涌,决口又宽又深,用料浩大繁多,现在正进行封堵。至于高(家)堰工程,现有钦差部院诸臣督理分修,看情况责成专门官员修筑,但用料繁多,一时难以快速汇集,现在也在分头购运......”
于成龙又对于永裕说:“我深受皇恩却完全没能报答。只有三件事没有了结:一是工程未完中途因病荒废了;二是你祖母年纪八十岁了,我却不能侍养她到终老;三是你祖父母的坟墓过去曾经修造,却无力完全修好,这是我心里埋藏的愧疚。“其他就没有事了……”这天晚上,于成龙一直呕吐,天快亮时就闭目不语了。康熙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代廉吏能臣于成龙去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