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三十年来我在北京飞航模的场地,都有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www.ykhongye.com/yyjs/

我的航模生涯开始于小学的操场,第一次见到体育老师飞航模,我就软磨硬泡,不到三年级就加入了航模队。那个时候到现在正好三十年。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塑胶跑道,操场都是野草,可以随便踩。当然更没有人跟你讲什么安全问题,后面几年里从小直升,手掷,弹射,橡筋一个个做过来,都是在操场试飞,偶尔老师带我们去大院外边的麦田大飞一次,我们都小心怕踩坏庄稼。

第一次参加航模比赛是五年级,大概90年,也是在野外田地进行,一脚一个的踩在剩在地里的秸秆,咯吱咯吱的比起比赛来有趣的多。

大概91年,六年级第一次去看专业比赛,无动力留空,地点是永定河河滩,就在卢沟桥下面。从小进城从这过,从没想到飞飞机,这块这么合适,空域宽广,气流复杂。那天得冠军的飞机再也没下来,我不知道他是该高兴还是沮丧。从那时起,稍大的飞机都会来这里飞。

时间过得很快,初中还在镇上科技站免费跟大同学混着玩,高中在海淀住了校,航模基本无缘了。97年上了大学,航模协会的招新开始了另一个故事。新建的协会,一穷二白:没钱没技术没设备。大学基本上是甲醇发动机的油动遥控航模,这种没人带是不可能开展的,所以大一大二就在跟孙教授学习,跟小飞协斗嘴和没完没了的学习,思考,自绘图纸和火箭模型的制作中度过了,线操纵和遥控航模都在大二放了单飞,飞行场地就在主楼前小花园开展和北航操场。那时候还没有塑胶,更没有人工草皮,飞飞机也不会有大爷出来呵斥,一切那么自然。偶尔也去永定河,但是固定翼航模在石子滩起飞损失很大,而且不久永定河就灌了水,永远不能再飞了。

99年因为开始做冯如杯,一大堆稀奇古怪飞机要试飞。几个航模爱好者常去的场地进入了视线,十三陵水库,航空博物馆以及科源机场。十三陵水库也是石子滩,地上比永定河还坑洼,那个时代没车实在太远,就去了一次再也没去过。航空博物馆有一块平整的土地,非常适合飞行,经常周末几队模友在那碰面,飞的不亦乐乎,可是后来飞了几年改造就不能用了。从九几年到本世纪初用的时间比较长的,就是科源机场,北京鹫峰山下,一块水泥跑道的正经机场。对于当时的模友,这块场地实在太奢侈了,开始大家给看门大爷送个烟送个酒,就进去蹭飞,后来开始收费,大爷的标准是有飞控的一天一千,没飞控的。这个价对学生来说有点高,不过正经试飞还是花钱来这里。科源机场有两个“梗”:一个是飞远了有一处电磁干扰,飞机从那过就失控;另外周围村民已经快成专家了,飞机掉进他们果园,他们就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一眼就能认得,你是遥控还是有飞控的,你是进口设备还是国产的不值钱,然后你不掏点钱就别想拿走了。所以,我工作后能不在那里飞的就不去了,科苑老板的一句话:养这机场我一年二十来万呐,都靠造船养着。你们要飞的都得加会员,北航的都去找xx君!当时北京唯一一块正经飞行场地控制在两个人的称兄道弟之间,奇怪奇怪。

本世纪初,我留校工作后,试飞变成工作。场地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那时候协会我也还去参加活动。所以北京各种能飞的地方都飞了,主要是各个学校的操场,捻滩水库,回龙观断头路,亦庄断头路,空港工业区,后沙峪。去各个学校操场主要是表演和交流活动,其实原本都有爱好者在玩儿,但是操场的条件就不大一样了,有的四面环楼,有的大树参天,而且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多,遥控航模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每次都让我们很害怕,最可怕的还是那些热情的小朋友,他们甚至等不了飞机落地就凑过来,所以表演必须有人看人啊。

捻滩水库,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航模飞行圣地,从两千年我知道,一直到一零年还能飞。虽然比较偏僻,没有公交,周围连吃饭地方都没有,但是没水的水库,那空域实在太诱人。不过周末经常有一批无线电爱好者在这里活动,搞得飞机莫名失控;还有一个死亡角,大家摔飞机大多在那里。虽然这样,每次飞到天黑看不见大家才肯离开。记得有一次去做实验,我开了金杯(那时我是b本),带几位同学去飞,结果中间有急事离开,虽然各种赶,回来已经天黑很久。开着笨重的金杯冲上土坡,那会儿只有我敢,所以他们只能等,电话里讲被蚊子各种聚餐。这事愧疚一辈子。几年前听说下水库的几个路口全被堵死,后来开始开发,这块开放的场地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回龙观和亦庄在开发初期有很多断头路,就是很宽的路铺好了还没有与其他路连接,也没有灯杆,于是两个地方在几年里面成为模友飞行的热点。每次飞行都有好奇的村民过来围观,他们最爱问的是:这一套得多钱啊。但是两个开发区进展的都比较快,没飞几年就没了场地。记得回龙观飞的时候,一位同事说我们要是在这住那多方便,结果多年以后我们都住这里了,但是想飞行?门儿都没有。

一零年后做实验基本上都在后沙峪那块工地,一直到最近建了房子才停。国际展览中心后面一直就是一大片空地,空域优良,沙土地。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大多飞epo的飞机和直升机多旋翼,起降不再需要滑跑。场地里面全是一人高的草,飞机掉了还是要找一阵子的。有时候跟玩儿越野的碰上,可是要注意安全,汽车漂移起来不长眼。当时协会有个常来飞的同学,毕业工作就住了这里,但是他的房子在建的时候,我的飞机撞过。

对于我来说,空港工业区那块场地是有幸福感的,没错,就是机场旁边n公里,后来看到有人在这里被抓,后背直发凉。大概在一零年以前航模协会组织大飞活动都在这里,我飞的少但是搞定了烧烤的流程。于是每次活动,烧烤成为标配。这几代会员明显经济条件有所改善,都是自己买飞机买设备,工作的也有汽车了,每次一出去就是几十架飞机还有遥控车可以玩儿,玩儿的不亦乐乎。这的最大问题就是机场,我们其实感到过,有次活动下午,突然一架运输机超低空从我们头上略过,大家下了一跳。

讲了这么多,基本上玩儿过的地方都说到了,要是还有那就是单位大厅了,做一些基本调试都在那里。对别人安全,又不会被打扰。就是对飞手要求高了些。不过飞飞也就练出来了。

我曾经跟别人说过:一个国家没有航模运动就没有航空工业!因为航空工业的特殊性在于他要依靠从研究,设计,生产,商务,需求和最终使用者整链条的航空素质。素质这东西,不是看了书就能学到的,它是一种固化在血液里面的东西,是一些共识或特殊的常识,看书是不可能背下来的,只能靠泡在这个环境里一点点浸润。所以当前无人机行业人才紧缺,航空工业各种心脏病,用户需求各种千奇百怪,等等,说到根上跟两代人没有正经航模运动都有关系,我们现在国家整体航空盲。现在的无人机圈像极了一群半路出家的二和尚煞有介事的在那讲经,一群啥也不懂的吃瓜群众过来:大师给我们讲个姻缘吧,大师给我们讲个财运吧……其实看看我的发展道路,你就能发现里面是有缺陷的。我的所有技术全部来自实践经验,而不是计算和统计。我认为,航空工业从没有到先进至少需要铺垫三代人,第一代靠着兴趣建立基础和框架,完成基本条件建设并把航空精神传给第二代人,第二代人则拥有条件进行工程技术实践,探索航空规律和安全,之后的第三代人才有条件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以数学为核心工具创造核心技术。之后的人才能开始以自有核心技术开始进行推广和发展。

作为北京这个全国经济和教育高速发展的地方,在国内率先具备航模运动的条件。但是航模运动在三十年里各种排挤,连一块正经的场地都没有,当前因为某些问题,趋势还在继续收紧。我给小孩子们做演讲说过,我们这一代航模爱好者身上都有伤,为什么?因为这种运动必须有传承才能开展,我们自己摸索出现事故就很难免,我真的不希望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给航模一片天空,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航空盲。

更多无人机行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6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