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与南海子
古人形容南海子“潴以碧海,湛以深池”,“陂隰广衍,草木丰美”,是一片天润地泽的湿地。它的形成与永定河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是永定河的洪积冲积扇形成的平原,为北京城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理空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条件。毫不夸张地说,是永定河养育了北京城。而永定河在几千年的冲积摆动过后,所残留的余脉就构成了一条条的地下水溢出带。随着地势流向东南,平地流出为数众多的涌泉。低洼处,自然就形成了一个个“四时不竭,汪洋若海”的“海子”,才逐渐演变成了这片膏腴的自然湿地——南海子。
在南海子水系中,无论是流经南海子的凉水河,还是发源于南海子的小龙河和凤河,无一不是由永定河摆动过后残留的地下水溢出带所流出涌泉而形成的。
凉水河是一条流经南海子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北京右安门外的水头庄。据《明一统志》记载:水头庄一带有涌泉百余处,曾有“三步一泉”之说,涌泉所汇之水曾被称为“百泉溪”,因此得名水头庄。又因所流涌泉水温相对较低,所以被称为凉水河。乾隆皇帝在《海子行》诗注中明确写道:“凉水河自海子外西北来,入苑汇之。其水发源右安门外之水头庄,东流折而南,入海子北墙,至此又南流。五海子之减水自西南注之,又东南流出海子东墙,过马驹桥至张家湾入运。”
据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南苑全图》标注中记载:“凉水河由栅子口进水闸至半边桥出水闸,计长六千三百八十五丈”,几乎流经了南海子的整个东部地域。使这里天润地泽,水美草丰,成为天然的牧场。皇家苑囿的牛圈、羊圈、鹿圈、马厩等设施,大部分都设置在这一地区。
小龙河是南海子北部水系的一条主要河流,它源自南海子西北隅的一亩泉。据《北平史表长编》记载:“一亩泉发源南苑西北隅,大亩许,虽旱不竭。”一亩泉之水向东逶迤流淌,似一条虬龙,因此得名小龙河。小龙河东流至庑殿西侧分为两支,一支折东经旧衙门行宫汇入凉水河。一支向南经头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与凤河相汇。小龙河贯穿了整个南海子中部地域,几乎滋润了大半个南海子,形成三河交汇,五海相连,成为“南囿秋风”最为绚丽多彩的景区,也是各代帝王来南海子进行春蒐、演武等活动的核心地域。
凤河是南海子南部水系的主要河流。它源自南海子西南隅的团河。正像乾隆皇帝在《海子行》诗注中所记:“团河在黄村门内,异而东南流,经晾鹰台南过南红门,五海子之水自北注之,又东流出海子东南,是为凤河。东流历东安、武清境、至天津之双口、与永定河会,浑水藉此荡涤乃成清流;又东至韩树入大清河,又东至西沽入运。”由此可知,团河乃是凤河的源头。
从史料中得知,不论是小龙河的源头一亩泉,还是凤河的源头团河,均不是孤立的一个涌泉,而都是由各自的涌泉群组成。为此,乾隆皇帝曾做过实际勘查。他在御制《海子行》诗注中写道:“《日下旧闻考》称有水泉七十二处,近经细勘,则团河之泉可指数者九十有四,一亩泉亦有二十三泉,较旧数殆赢其半。稗野无征大率类是。”这样看来,南海子内南北两大水系,历史上的涌泉数量曾多达一百一十七处。正因为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南海子才成为北京城南一片连郊逾畿的自然湿地。正如明代大学士李时勉于《北都赋》中所描述:“泽渚川汇,若大湖瀛海,渺弥而相属。其中则有奇花异果,嘉树甘木,禽兽鱼鳖,丰殖繁育。飑飑籍籍,不可得而尽录。”因此,南海子才被元、明、清三代帝王看中,逐步建成了继秦汉上林苑以后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苑囿。
南海子皇家苑囿自元代奠基、明代建囿、清代鼎盛,曾经历了盛而衰,衰而盛的世代更迭,其命运总是和国运连在一起,国盛亦盛,国衰亦衰。每当盛世到来,南海子就会迎来大规模的治理,而所有的治理,都是以治理南海子水系为重中之重的。这一点,清康、雍、乾时期犹为突出。
清初,满清刚入主中原,对南海子水系没有过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