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北京将这样建设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年,《关于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平原新城快速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发改君了解到,截至年底,昌平、大兴、房山、顺义平原新城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
生产总值达到约亿元,占全市的20.7%,同比增长约22%,超过全市同比增速一倍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29.5%;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加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6.1%。
近日,北京市印发《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加快提升平原新城发展质量,打造各具特点、特色鲜明的首都功能新载体,有序推进平原新城年各项任务落地。
聚焦四个关键环节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
《工作要点》以加快推进区域职住平衡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目标,打造首都都市圈协同发展“桥头堡”。重点聚焦四个关键环节——
聚焦综合承载力提升
加快补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韧性等短板,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便利性,增强新城吸引力。
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着力破解制约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用地供给、产业发展环境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关键性问题,提升新城核心竞争力。
聚焦政策机制创新
在促进新城职住平衡的站城融合、保障性住房供给、新型城镇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试点项目,激发新城发展活力。
聚焦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进一步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推进社区(村)政府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市民诉求由被动接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提升新城治理服务水平。
四点着力安排21项年度工作任务
《工作要点》按照提升综合承载力、促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政策机制、增强基层治理效能4方面,安排了21项年度工作任务。
切实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全面增强平原新城吸引力
进一步提升平原新城空间承载、功能承载、环境承载能力,增强新城对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规划引领减量集约高效发展
纵深推进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严控新生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万平方米,腾退土地公顷,压茬推进留白增绿(含战略留白临时绿化)公顷;完成大兴新城核心区、房山良乡大学城主园区和拓展区等一批重点街区控规编制。
精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持续提升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医院、医院全部具备传染病筛查能力,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医院顺义院区、第四实验学校建设;医院新院区、医院房山院区等前期工作;动态更新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清单,实现清华附中昌平学校、七里渠幼儿园等项目竣工开学,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余个;强化专业人才配备,对充实到平原新城轮岗、挂职、交流累计工作满3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
加强对外快速交通联系
加强与中心城区“半小时轨道交通圈”联系,启动市郊铁路东北环线通勤化改造,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北京西至良乡段)工程,推动建设13号线扩能提升、17号线等项目;加快骨干道路建设,实现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京良路西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加快推进安立路、京密路等快速化提级改造。加强与城市副中心交通联系,加快建设通马路、通怀路等通道项目。
▲京良路西段施工现场
完善内部交通出行体系
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推进文华路南延等11处“上跨下穿”轨道节点和乾安北路等断头路建设,建成通车昌平区七北路等33条次支路。持续推动路口秩序化实践应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完成自行车专用路东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清河绿道、永定河绿道等,完善区域慢行系统。缓解居民基本停车难,增加停车位个以上。
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覆盖水平,新增5G基站超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城市运行大脑等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赋能升级,开展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综合承载技术应用研究,推进公园、水务智慧化建设。
不断增强城市韧性
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动积水点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路下管线消隐改造建设;提升水资源供应管理水平,扩大南水北调水供水范围,加快推动自备井置换,加强地下水涵养。
持续优化绿色生态环境
完善城市生态格局,完成造林绿化6.45万亩,建成温榆河公园顺义一期、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大尺度绿地空间;服务市民绿色休闲需求,新增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绿地3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滨水空间提升改造,打造水清岸绿、便利可达的城市滨水生态体系。
▲温榆河公园顺义一期
提升生活服务便利性
补充生活性服务业短板,新增便民网点处;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在郊野公园、居民社区布设多样化体育健身新场景。
塑造特色城市形象
加强城市特色风貌管控,编制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昌平新城东区等城市设计方案,完善责任规划师工作机制;推动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建设,每个新城启动3-5个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试点。
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平原新城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进减量集约与提质增效的有序平衡,提升产业配套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服务产业发展和人才建设的优质平台。
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增强承接中心城及高精尖企业优质资源能力。严控产业入园标准,与入园企业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书率达到%;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高精尖产业集聚,推动一批芯片存储、生物疫苗、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
完善产业用地管理机制
完善综合用地管理政策体系,制定产业用地供应年度计划,继续推进按照弹性年期出让政策供应产业用地,满足高精尖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培育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推进产学研融合,加强对优质科技成果项目承接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亦庄与“三城”的成果转化合作,全年落地科研成果项以上;推进与企业深度合作,研究设立支持高精尖产业类基金,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人才引进培育,打造亦庄人才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为各类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优质企业服务平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管家式”服务,用好企业“服务包”,实施企业投资告知承诺制;加快数字政务、智慧政务建设,推进一批审批制度改革。
改革创新政策机制
激发平原新城发展活力
进一步推动土地、住房、城乡一体化、投融资等政策在平原新城的改革创新与试点示范,增强新城自我造血功能,激发新城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推进“站城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轨道微中心建设,出台《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实施细则》,启动北京市域(郊)铁路东北环线霍营(黄土店)综合交通枢纽等市郊铁路微中心建设。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
加强平原新城内产业园区周边以及平原新城与临近产业园区、开发区的职住统筹协调,加大集体租赁房源有效供给;支持存量闲置商业办公楼宇等按规定改建租赁型职工宿舍、人才公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完善新市镇、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体系,推进新市镇规划编制报批;加快研究制定本市特色小镇动态管理、资金政策等建设机制,出台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镇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承上启下作用。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郊铁路亦庄线、安定循环经济园区等项目建设;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积极谋划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
强化统筹协调
增强平原新城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市级统筹、区级落实、市区联动”的市级统筹推进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完善市区统筹推进机制
市区共同落实四方责任等工作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市级部门持续做好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指标统计与监测分析、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区级部门分区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建立实施保障机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区的绩效考核。
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属地政府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推进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持续深化“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
下一步,北京市发改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平原新城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承载力提升、产业有序发展、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统筹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