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华北最大水系,为

在天津市入渤海的海河,是我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也是我国的七大河流之一,其流域范围西起山西高原、北到内蒙古高原、东入渤海、南抵黄河北堤。海河水系是由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共同组成。

海河之名出现的并不算早,北宋时称界河,亦称直沽河、大沽河、沽水、沽河等。“海河“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直到清康熙中叶才正式称为“海河”。不但海河之名出现的晚,就连整个海河水系也不是自然形成的,人工干预的因素占据了很大部分。

东汉末期初步形成今天的海河水系

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巩固边防,先后疏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几条运渠,其目的是沟通海河各大河再达辽西,成为海河流域地区南北向的一条重要水运干线,由此使分流入海的河北平原各河流在今天津附近汇入渤海,从而在历史上初次形成了海河水系。

三国时期的海河流域图

经过馆陶县附近的白沟和利漕渠

隋朝形成了海河水系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的格局

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满足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沟通南北水道就显得更重要。在原来旧河水道的基础上先后兴建了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渠及江南运河,疏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抵涿郡(今北京)沟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的南北大运河。其中永济渠是运河流经海河流域的一段,南接沁水,北抵涿郡,长约公里。

隋朝时期的海河入海口

永济渠的开凿使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连接一起,使当时曾一度同海河水系脱离的沽水(今白河)和漯水(今永定河)又与海河水系相连,从此形成了海河水系各大河流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的格局,使曹魏时期初步形成的海河水系进一步得到发展。

唐朝开始为永济渠人工开凿了一系列的减河

隋朝永济渠的开凿使海河流域西部各河洪水的出路受到约束。唐代为了导洪水入海减少灾害,增辟新的入海口,在运河以东开挖减河,使洪水灾害得到缓和。在运河以西利用大量淀泊滞洪,减轻洪水压力。如沧州附近的阳通河及毛河(又称屯氏河、黄河故道)就是当时宣泄永济渠洪水的又一条减河。以后又开凿了靳河、浮河、无棣河等几条减河。

唐朝时海河入海口以及运河以东的减水河

元朝开凿了会通河

元代为了便于漕运,增辟了内河航运通道,于年开凿了从济州至安民山长里的济州河;又于至元二十六年(年)凿通了会通河,使会通河南段自安民山与济州河相接,北到临清入御河,长约里。为解决通州至北京的航运,至元二十九年(年)又兴建了通惠河。

隋大运河与元大运河示意图

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的凿通,形成了名闻中外的京杭大运河。它贯穿着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多里,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两朝形成了今天海河水系格局,并县为了保证运河运输又开凿了一批减水河

公元年明朝迁都北京后,于年疏凿因黄河决口淤塞的会通河,使江南船只可直接从杭州直达通州。为减轻洪水对运河的威胁,保证漕运,曾在运河以东先后疏凿了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捷地减河、以及兴济减河。此外,在滨海地区还疏浚了一些旧有河渠,如浮河、靳河、马颊河、土河、徙骇河等,以减泄洪水。

明朝北直隶的运河和减河

到了清代,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北运河五大水系都以海河干流泄洪入渤海。清初,年把漳河在馆陶引入卫河,以接济南运河水源。为减轻洪威胁,保证漕运,于年疏浚四女寺减河,又于年开凿了宣惠河,后又开挖马厂减河。自此奠定了今天海河水系的基础。

清代海河水系形势示意图

从上面情况看,虽然海河水系是由一条条的自然河流组合而成,但是其最终形成今天的格局,却离不开人工的干预,几乎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隋唐、宋元、明清,都能发现这样的痕迹,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