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化大文章有哪些内涵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今天开幕。一个个精彩的观点,一幕幕鲜活的展示,一条条文旅线路体验……都给“全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无限生动的注脚,也促使人们进一步思索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的丰富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善之区

近年来,北京高扬思想旗帜,始终站在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前沿。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化大众化;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研究阐释,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推进这一重要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同时,推动“北京榜样”优秀群体获评“时代楷模”,这是“时代楷模”称号颁授以来授予的最大群体,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优秀群体。

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方面,革命文物形成集中连片主题保护。香山革命纪念地从年9月中旬正式对外接待游客至今,已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北京红色旅游胜地之一,也是市民群众的网红打卡地,北京红色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正在不断彰显。

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又明确了诸多具体项目,例如培育若干“京字号”新媒体原创品牌,建设根植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型主流媒体集群;建设北大红楼、卢沟桥和宛平城、香山革命纪念地三大主题片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等。

“十三五”期间,本市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市覆盖,构建形成覆盖17个文明实践中心、个文明实践所、个文明实践站的三级组织体系,在全国最早出台文明实践工作规程。

成就文化典范之城

首都历史文化积淀丰富,中轴线架起北京老城脊梁,三条文化带承载着北京文化遗产的精华。北京以此为抓手,成就文化典范之城。

中轴线申遗

自年以来连续4年举办北京中轴线相关主题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北京雨燕分别列入年中考题语文卷、年高考思想政治考题,进一步增强中轴线公众知晓率;云上中轴“申遗助力人”活动仅上线5小时就吸引55万人参与互动,宣传片微博端话题阅读量超1.5亿、抖音端播放量达1.1亿次。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永定河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年首次实施生态补水,实现祖国母亲河黄河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历史性牵手,年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年永定河公里河道全线通水并最终流入渤海。

年以来,琉璃河遗址发掘面积余平方米,发现众多西周时期的遗迹、文物。年共考古勘探25.1万平方米,发现7处西周晚期大型夯土水井和夯土建筑基础、疑似环壕1条,各时期墓葬座。已提取的青铜器共件,其中,出土于编号号墓葬的尊、卣、爵内铭文基本一致,铭文内容尤为重要。

长城文化带

截至今年6月,已组织实施50项长城抢险加固工程;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长城沿线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大重点组团规划,统筹规划、科学引领全市6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重点实施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北京长城文化节、箭扣长城修缮等3项国家级标志性项目。

已建成全国体系最完善的长城保护员队伍,共人,形成了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

大运河文化带

持续开展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国际风情水岸建成了约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

今年6月24日,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剧院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未来将成为大运河沿线文化新地标。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北京不断完善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三大配送体系,实现了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打造出包括“大戏看北京”、“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等在内的北京文化金名片。

大戏看北京

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分别以8部和10部作品获奖名列各省区市首位。《母亲》《天路》两部作品分别荣获两届“文华大奖”。

主动谋划推出线上“大戏看北京”,国家大剧院已推出余场线上演出,全网点击量超过34亿次;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推出的10场线上直播活动,超过1.5亿人次观看;抖音推出“大戏看北京云端演出周”活动,线上展播79部经典戏曲作品,超过多万人次观看。

今年,本市制定了未来三年文艺创作选题指导目录,提出5类28个创作选题方向。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征集重点舞台艺术创作项目部,包括精选歌剧《山海情》、音乐剧《亦梦亦真》、昆曲《新海港》、京剧《石评梅》、评剧《蒲柳人家》等19个重点孵化项目。

今年四季度,还将举办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

博物馆之城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家备案博物馆,其中,一级博物馆18家、二级博物馆10家、三级博物馆1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北京地区博物馆藏品总数.5万件/套,藏品总数和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持续开放基本陈列个,年均举办展览多项,接待观众超过万人次,观众满意率达99.54%。

书香北京

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文化馆总馆18个、分馆个,图书馆总馆18个、分馆个;开通街道(乡镇)图书馆“一卡通”家,实现街道全覆盖。

公共文化设施达到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发展建设创新创意城市

文化产业既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首都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北京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到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10%以上。

工业园区转型文创园

60%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助力城市更新成效显著。

各具特色的文化沙龙、文创市集、演艺活动、文艺展览、读书会遍布各个园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年仅艺术区就举办文化活动余场,近期将有青年艺术节、戏剧嘉年华、VR影展等活动在隆福寺、、郎园等文化产业园区精彩呈现。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年1-5月,全市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的比重为67.8%;“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6%。

本版文/本报记者解丽

图片来源/CF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2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