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大海泥沙去哪了,难道凭空消失了原来地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黄河每年流沙量高达16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泥沙都汇入了海洋。
让人好奇的是,流入大海的泥沙去了哪里?它们是凭空消失了,还是在海洋底部堆积了起来?
实际上在海洋当中有一条深深的裂缝,将地球隔开的同时,也把泥沙全部吸收了进去。
地球的“伤疤”
裂缝的一旁是大洋中脊,它的形成年代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2亿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神奇的是,四个大洋都存在一条长长的大洋中脊,它们横躺在大洋的中央,并且在南北极互相交汇。
整体看去就像是地球的分割线一般。
其中光是个大洋的大洋中脊相加,就长达8万公里,面积宽达1.2亿平方公里。
要知道,地球的直径都才1.2万公里,可见大洋中脊有多么巨大。
问题是,大洋中脊和我们说的泥沙以及裂缝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大洋中脊和海底裂缝的形成联系相当紧密。
由于密切的地壳运动,大洋中脊发育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张裂带,张裂带又被称为中央裂谷。
其宽约25到50公里,深度大约1到公里,一直沿着大洋中脊延伸。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中央裂谷还在不断延伸,它容纳泥沙的能力也逐年递增。
这个时候,有的小伙伴会很好奇,如果中央裂谷不断延伸,地球为什么没有被撕成两半呢?
原因在于,大洋中脊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大洋中脊不断地向南北两极扩张,当它来到板块的边界地带,受到板块的作用,又重新回到地幔当中,进行重塑。
这些消亡的部分成为岩浆,随后又跟着火山活动一起流出,支撑大洋中脊的扩张过程。
所以,大洋中脊在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亡,在不断运动的过程当中,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地球才没有被撕裂。
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地球也不是没有可能瓦解。
在此前提下,流入海洋的泥沙充当了补偿的角色,将过程当中可能会损失的物质给补上。
因此,流入海洋的泥沙有两种结局。
泥沙的结局
第一种就是参与大洋中脊的“新陈代谢”。
由于大洋中脊位于海洋的深处,泥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搬运过程才会到达。
期间,大量海水裹挟着泥沙,在海面上的表现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深入海底,就会发现一道奇观。
扣除掉过程当中损失的泥沙,只有一部分泥沙会进入到大洋中脊的裂缝当中,并与海底火山当中的岩浆融为一体。
另外一部分则是填充在海沟当中,成为地壳的一部分。
这部分的泥沙会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深入到地下,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又会形成岩石,成为高密度的地层。
有着地壳的隆起和抬升作用,也许在几亿年后,泥沙还会变成能够被人类开采的矿石。
不过,由于它的形成实在是太过久远了,与煤炭、石油等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没有太大的价值。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地球的运动是周而复始的,当初流失到海洋的泥沙,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反馈回来。
如果人类的寿命足够长,也许就能够掌控地球的这种运行规律,并且利用起来。
泥沙的第二种解决是在入海口堆积起来,填造陆地。
我国的黄河入海口——东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数据显示,东营每年能增加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呈现增长之势。
黄河每年向海洋输送的泥沙当中,大约有40%在东营堆积起来。
这些泥沙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在入海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这种土壤土质肥沃,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将是当地人的一笔财富。
不幸的是,冲积平原距离海洋实在是太近了,海水倒灌污染了平原,使其失去了原本的经济价值。
再加上这些泥沙的根基不稳,又无法在上边建造房屋,究竟应该如何将其利用起来,成为人们面临的难题。
也许我们并不在意泥沙带来的陆地,但是对于那些小国土面积的国家来说,每一寸土地无比金贵。
日本每年都要耗费好几亿美元的财政,用于填海造陆,新加坡更是在年花费了4亿美元,向马来西亚进口沙子。
所以,入海口的泥沙淤积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只是我国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综合来看,泥沙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它不过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堆积在地球的内部。
即使是进入到海洋深处的泥沙,也能很好地进入到地球的内循环当中。
既然被冲走的泥沙没有完全被浪费,我们可不可以任由河流带走泥沙呢?
这当然是不行,虽说泥沙没有浪费,但是它的循环过程实在是太久了,一旦进入到地幔,它所反馈出资源究竟会“花落谁家”也很难说。
因此,只有将泥沙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才是保护国土资源的最好手段。
此外,我国黄土高原每年都要流失巨量的沙质土壤,这些泥沙进入到河道当中,很容易造成河道淤泥的堵塞,破坏该河道的生态环境。
每年汛期的时候,堵塞的河道还会对上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水灾,危及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不论是从生态还是安全的角度,我们都有理由防止泥沙的流失。
防止泥沙流失
造成泥沙流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从根源出发,就一定能够治理好相关问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植树造林。
因为植被的根系能够对当地的土壤起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将土地牢牢地抓住。
不论是面对风沙侵蚀还是流水侵蚀,植被都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此外,植被还能起到涵养水源,促进当地的水循环的效果,在气候的调节上,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气候稳定了,极端的恶劣天气也会随之减少,泥沙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也要小很多。
其次,加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关部门进行宣传等工作,并且出台相关的法令,取缔某些破坏环境的耕地行为。
如果财政允许,对于植树造林等行为,还可以予以一定的补偿,激发人们环境保护的欲望和动力。
最后,相关专家也要做好泥沙流失区域的防治工作,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因地制宜,进行相关的治理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发展环境,才是我们经济进步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