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中国劳动者们的智慧之光

说起古老的桥,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四大古桥。中国人造桥历史久远,造桥技术更是世界闻名,随着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当今世界里程数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建成也标志着“我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

过去几年,国内的桥梁建设已经成绩斐然,除了国内自己的桥,中国人在海外制造的桥梁也越来越多,一座座“中国智造”的桥屡屡刷新着世界桥梁史,追溯我国桥梁史,每一步的跨越和前进都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之光,中国四大古桥,作为中国古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作品,更是如此。

一、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它是世界上现存年代第二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始建于隋,由当时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赵州桥依然挺立未倒,足以检验出它高超的建造水平和技巧。因其建筑结构独特,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桥体雄伟壮观,赵州桥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桥”。

单孔设计打破了以往多孔设计的传统,解决了桥墩过多带来的弊端;拱形技艺的巧妙设计使得桥面变得更为平坦,同时节省了用料且更方便施工;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不但减少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减轻了桥身重量,提高了桥身的安全性,还增加了拱桥造型的美观度,可谓一举多得,其巧妙之处令人惊叹。

除了建造工艺上的卓越表现,赵州桥的艺术价值也极高。桥身结构匀称,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桥上的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中间行车马、两旁走行人”的理念设计也沿用至今。

二、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是与赵州桥齐名的宋代古桥,人称“北赵州,南洛阳“,它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关于这座桥的故事有很多,现在还流传在洛阳镇上。这座跨海石桥的建立非常不易,建桥前后花费了6年时间、万银两,建桥工作的主持者也很有名,是宋代大书法家、诗人蔡襄。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功绩,人们在桥头还为其建造了”蔡襄祠“,蔡襄亲自提笔写下的”万安桥记“被誉为文、书、镌三绝,闻名于世,至今还保护在这里。

洛阳桥的建造和设计是中国古代劳动者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面对波涛滚滚的洛阳江水,其首创的“筏型桥基”、“种蛎固基法”成功的解决洛阳桥稳固性的问题,也为世界桥梁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洛阳桥首创了筏形基础,由于水势险恶,桥基无法采用传统的打桩工艺,因而另辟蹊径,创造了新的奠基工艺宋代的建筑师和桥工们利用落潮的时间,沿预定桥梁线路,用船装载大石块抛入水底,形成一水底石堤作为桥基。洛阳桥还首创将桥墩两端都筑成尖劈形,不仅分开上游江流的冲击力,而且分开下游潮汐的冲击力,达到了减少阻力和保护桥墩的目的。

第二,洛阳桥利用了潮汐的涨落浮运和架设石梁。洛阳桥面的大石梁重达数十吨,要把这样重的大石梁在水面上悬空架设,这在古代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条件下,是很困难的但宋代桥工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利用潮汐的水面落差,在涨潮时用船把石梁载至两个桥墩之间,并固定在要安放的位置上方,落潮时石梁便自动架设在预定位置上,顺利完成了石梁的架设作业。

第三,洛阳桥利用了牡蛎胶固桥墩。要把桥墩上的石块连结在一起,这在没有速凝水泥的古代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但洛阳桥在建造时却巧妙地利用牡蛎的生长特性,神奇般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桥墩上养殖牡蛎,把桥墩上的石块胶结在一起,形成牢固的整体,防止被冲散,提高了桥墩的坚固性和耐久性这一做法,堪称是一项杰出的科学发明为了保护桥基和桥墩,在桥位标志范围内禁止采牡蛎这在当地成为一条法律,并为历代所沿用。

洛阳桥整座桥全部用当地产的花岗石建成,飞梁遥跨海西东,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建成后,成为泉州与内地交通的重要孔道。人们去舟而徙,易危为安,故洛阳桥有万安济众之誉在洛阳桥建成的影响下,福建一带,特别是闽南地区掀起了一个建桥的热潮,先后建造了数十座大中型石梁桥。

地处沿海地区,洛阳桥上的装饰元素也别具特色。据说洛阳桥原有46座桥墩,两侧有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非常宏伟壮观,这些石雕石塔浓缩了宗教、历史、美学、民俗等诸多因素,见证了洛阳桥兴衰沉浮的沧桑历史。

第三、北京卢沟桥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除了当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发生在这里,作为一座古桥,它本身也是中国古桥梁中的一颗明珠。卢沟桥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在金代,这里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时亦是军事要地。该桥曾于元、明两代重新修缮,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因洪水泛滥,冲毁此桥。桥的东北边的十二丈重新修筑,即今东边算起的第一、第二两孔是重修的,其余各孔则是金代的原始建筑。桥全长.2米,宽9.3米,计入两端桥堍总长约.5米。全桥共有11个桥孔,各孔的跨径和高度均不相等。采用两边桥孔小、依次向中央逐渐增大的韵律设计建筑法,形成了优美的桥型。早在金代,此桥就被列为“京师八景”之一。

卢沟桥桥头立有石制华表,桥面两旁有石栏杆,栏杆上雕刻着很多石狮子,这些石狮子足有个之多,它们分别是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兼职是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著名的”卢沟晓月“也是卢沟桥的美景,古时候,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明月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所以“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年重修时,康熙帝下令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的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第四、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城东门外,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有民谣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开,以通舟棋。”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

中国四大古桥不仅在桥梁结构上精妙无比,在艺术文化上也有重要价值。它们为中国和人类桥梁建设提供了范本和优秀借鉴,也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非常值得去看一看哦!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