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渐成北京生活新方式
步行+骑行,正成为北京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9月22日为第25个“世界无车日”,北京市“牵手文明绿色同行”绿色出行宣传月第二场主题活动——“喜迎二十大低碳我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西客站举行。北京商报记者在活动上了解到,北京通过加强城市道路、绿道和巡河路的建设和融合,实现功能互补、综合提升,满足慢行多元化出行需求等举措,持续推动城市慢行环境的升级。如今,步行和骑行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数据显示,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7.8%。今年,北京市将继续优化提升绿色出行环境,重点围绕服务通勤打造品质慢行系统。
成效:中心城慢行比例47.8%
过去十年,北京市采取了多项举措推动城市慢行环境的提升。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城市项目主任潘支明介绍,“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把“着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列为交通发展的八项任务之一,持续对步行道、自行车道进行优化升级。“十三五”期间,北京连续出台了《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等,从顶层设计到技术规范全面推动北京市慢行系统的建设。
北京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完成了中心城区次干路及以上公里慢行系统治理工作,拓宽二环辅路自行车道,市民通行效率提升25%;京藏高速辅路拓宽人行步道、公交站台和非机动车道,增加路面彩色铺装;打造CBD西北区、回龙观、石景山保险产业园等一批示范街区,全市慢行系统林荫覆盖率达86.3%。
随着慢行环境的改善,北京市慢行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7.8%,步行和骑行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
感受:骑行时心旷神怡
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以“亚洲最大小区”著称的天通苑,“面积大”和“人口密度大”曾一度促成了此处拥堵复杂的交通情况。经过多年治理,这里的慢行环境已得到明显提升。
从事IT行业的王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居住在天通苑的两年时间里,他能明显感觉到非机动车道的变化。
“我日常上下班大概需要骑自行车2公里,骑12分钟左右,这两公里路以前是比较颠簸的,会存在一些坑和道路裂缝什么的,但是之前我看到有工人在处理这些问题,虽然整个路段现在还没完全修缮好,但是从直接感受上确实是没有以前那么颠簸了。”王先生表示,“而且以前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现在就不一样了,在划线之外还有一些铁栏杆什么的,骑自行车的话也不用担心有机动车过来,所以就更安全了。”
经常在回天地区“活动”的职员叶叶(化名)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日常骑行时直观地感觉到变化:“道路更宽、绿化更密、路面也更加平整,骑车的时候整个人都心旷神怡。”
执法:严查占道、逆行
占道与逆行是在慢行系统中最让行人烦恼的普遍问题。潘支明在活动上介绍NRDC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展开合作,选择北京市城六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了解了居民对慢行环境的体验感受。这一历时半年的研究项目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反映了步道上有障碍物,自行车道、步道存在违法占用的情况,以及自行车道存在逆行等情况。
“结合研究团队对居民出行意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占道、逆行这些慢行出行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慢行体验,也是制约居民践行慢行出行的重要因素。”潘支明表示。
叶叶对占道、逆行颇有体会。“很多次骑车的时候都能看到路上有电动车、汽车啥的停在那儿,然后前面骑自行车的就不得不停下来慢慢走,后面的一大波也就慢下来开始堵着。”
“无车日只是一天,而一种生活方式、一个长期习惯不可能仅靠一次宣传活动而改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北京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容军表示。
针对占道与逆行问题,北京已开始行动。据悉,北京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探索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具体而言,北京市将丰富执法手段,加强电动自行车超标、超速、闯红灯和逆行等违法行为的管理,规范外卖等行业。加强执法,开展专项整治,增加执法频次,杜绝电动自行车违章行为。
同时,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严控增量、消减存量,推进邮政、快递和绿化环卫等行业车辆的更换转型。充分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慢行交通管理水平,保障慢行出行的顺畅与安全。
未来:打造文旅、乡村骑行路线
“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北京仍在持续发力。据悉,在“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加强“水路绿”三网融合,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加强城市道路、绿道和巡河路的建设和融合,发挥各自功能特点,实现功能互补,综合提升,满足慢行多元化出行需求。
具体而言,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8公里;完成绿道系统公里,并建设连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至十三陵水库昌平42公里绿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绿道,重点推动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清河、凉水河沿线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工作;完成24条廊道建设工作,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公里。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