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京西古道,专为京城送煤而得名,今成
相信很多人一提起“煤炭”这个词的时候,就会脱口而出我们冬天取暖用的煤都是山西供应,山西的煤老板在北京都是按栋买房子的,那是相当有钱。
但作为土生土长北京人的你,是否知道北京也产煤呢?相信很多老一辈是知道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根本就不太清楚了。那今天就来说一说关于北京煤炭和运送煤炭专用道路的历史吧!
据最新的资料表明北京市有5座煤矿,属于京煤集团所有。今年计划将所有煤矿关闭,这意味着北京年的采煤史将走向终结。
一说到北京的采煤史,就不得不说这运煤进京的专用道路了。这古道不是一条道路,而是多条道路汇集而成,统称为“京西古道”。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
京西古道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历史,它们虽显出来残败的颓相,风情古韵犹在。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组成这京西古道的道路中比较有特点的古道!
1、玉河古道
它完好地保留着令人叫绝的“蹄窝奇观”的京西玉河古道有望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本市惟一以“道路”为申报单位的文保项目。
玉河古道又称西山大道中道,有文字记载的修建始于唐五代年间,因城子、大峪历史上长期属于玉河县,故称玉河古道。后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均有修建,是门头沟区运煤业的重要道路。蕴含有丰富的煤炭文化资源,极具研究价值。
据明代成书的《宛署杂记》记载,玉河古道东起大峪村,西至王平口。大峪至圈门的一段古道已经消失,从圈门至大寒岭关城一段古道保存较好。其中在峰口庵关城往西南行百余米,就可看到令人震撼的“蹄窝奇观”,在只有13米长,1.5米宽的岩石上,有大小、深浅不等的蹄窝达百余个。
不知历经多少年、走过多少运煤的骡驮、往北京运送过多少煤炭,才能创造出如此奇观,并与当年的“阜成梅花”遥相呼应。其余如圈门戏楼、过街楼、窑神庙等也是极具文化价值。
2、西山大道
西山大道又称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此为西山大道主干线。从王平村有路通往王平口,通往斋堂川。
过去斋堂地区所产煤炭,大部分通过这条古道外运出山,三家店有煤厂子(保存完好的天利煤厂等),主要收购斋堂、王平村一带所产之煤。在愁儿岭和牛角岭两处越岭线的路面上,均留有大量清晰蹄窝。
这条古道是京西古道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一直到年下清(下苇甸-清水)公路修通之后,这条古道才自然废止。
3、新潭古道
新潭古道是指从辛称通往潭柘寺的古道。辛称古称新城,是永定河上的一处渡口,清代被洪水冲垮,分为东、西辛称两个村子。新潭古道从新城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历史上潭柘寺地区所产煤炭,大部分由这里运往山外。在万佛堂西,有一个地方叫黑地,当时就是运输煤炭的中转站。在红庙岭的古道上,有蹄窝留存。
门头沟山区的煤炭主要通过这三条古道运送出山,运输工具是毛驴和骡子。牲畜身上的驮煤筐叫拢驮,毛驴最多驮斤,骡子也只驮斤左右。一把儿大骡子5头,才驮1吨多煤。古道之上,驮队日夜不断,铁蹄日踏夜踩,历经千百年,才在石路上留下了蹄窝。
4、王平古道
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河一些分支古道构成。其中,玉河古道保存基本完好,有着上千年左右的历史;更有距今两千年左右的西山大路北道,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壮观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会集,被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丰富的一个部分。
漫步古道,你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千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王平古道两侧遗迹众多,不胜枚举。蹄窝遗存、马致远故居、关帝庙、三义庙、各种碑志刻石、关城、碉楼,更有囚禁宋徽、钦二宗的大寨也散落其中。古道上的牛角岭关城是当时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
韭园至牛角岭关城段古道,仅是西山大道北道中的一个精彩的局部。王平古道中保存尚好的路段还有:西马各庄段、石佛岭段、落坡岭段、王平口段。峰口庵段等;其中,尤以石佛岭路段为极致。石佛岭古道掩映于山腰与雾霭之间,几无行路;古道蹄窝更加密集、清晰,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5、庞潭古道
庞潭古道是京西古道三条主要大道之一,它在过娼妓桥分为两路,一路南行从三条鱼(坡)上山前往戒台寺,一路西行到西峰寺,上南山穿过秋坡村,再至戒台寺。
庞潭古道上的娼妓桥是有一段历史故事。桥的捐资修建者是全国各地的妓女,因身份特殊,进香时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不能由寺的正门进入。和常人相比,她们被看成罪孽深重的人,特别需要救赎。
由庞潭古道过来的香客,到了需要踏过一条河沟,若遇山洪暴发,行走极为不便。桥在佛教中就有“渡化”之意。由娼妓在这里集资建桥,既是对香客的“善举”,对自己又有赎罪之意,以桥为替身,在千人踩、万人踏中洗赎罪过。
听村中老人讲,在捐资的妓女当中,还包括后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娼妓桥可以说是现存古道的起点。
过桥往南,穿过一个门洞,就进入一段长约四里的爬山古道。这段古道保存相对完好,路面中间用大块石平铺,边上则用卵石铺砌。
6、芦潭古道
芦潭古道东起卢沟桥西至潭柘寺为京西古道南路之一路古香道。沿途经长辛店、东王左、沙窝村、辛庄、大灰厂、石佛村、到戒台寺在翻过西峰岭经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
京西古道最为金贵的芦潭古道的一个重要用途——进香古道。当年乾隆皇帝到戒台寺、潭柘寺进香就是走的这条古道,当地人称御道,古道保存基本完好,途中有一精美石制牌坊,雕刻精细,成为昔日御道鼎盛的见证。
早年间居住在潭柘寺、戒台寺、两寺周边的村民称周围十三个自然村落为里十三,即赵家台、阳坡园、王坡、草甸水、贾沟村、平原村、南辛房、北村、南村、东村、鲁家滩、秋坡、石佛村。据当地人讲以前这里有“里十三的姑娘不远嫁”之说,可见当年这里生活一定富足殷实。
芦潭古道上的石佛村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古道旁边的一处摩崖佛像群。
从现存的十多尊佛像看,有释迦牟尼,有菩萨、罗汉等,包括浮雕和立佛两种,造型和雕刻手法上各不相同。摩崖佛像的开凿与戒台寺明代重修有密切联系。寺庙重修时需雇用一批工匠前去造佛像,相传为了检验匠人们的手艺,这块崖壁就成了一个临时“考场”,让他们在此练手,以确保进寺造佛的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