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江苏方志大讲堂历史地理中的大

江苏方志大讲堂”邀请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剑雄讲授《中国历史地理中的运河》,解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主讲人:葛剑雄

我今天主要讲一讲运河它的历史地理的背景。为什么先要讲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运河其实已经不是历史上的运河,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个原因在哪里?还有我们讲今天运河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历史上运河它起的作用。从今天来讲,它已经不可能再起历史上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原因?所以我们还要从历史上的地理条件来看,但是我们以前在教科书上,在宣传的材料上面,并没有比较全面的完整的来介绍这些内容,以至于造成大家不少误解。

48:48

中国的运河有悠久的历史,重要的运河不止一条。京杭大运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但不应与其他运河,如隋炀帝开凿的运河相混淆。隋炀帝开凿的运河有两条,一条是从洛阳通往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还有一条是从洛阳通往扬州再连接到杭州的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两条运河中间并不连通。元朝为了在北京建立全国性的首都,解决运粮问题,才修浚利用一部分隋唐以来原有的运河和某些天然河道,又在山东开凿济州河、会通河,在北京、通县间开凿了通惠河,形成了京杭大运河。

其实,航运和灌溉是矛盾的,灌溉需要水,但要确保航运,航运要的水比灌溉还要多。所以这就是它成本高的原因。在漕运未满足以前,不许水用作其他用途。我们现在想象,当时人赶考一路坐船到北京,当时有这样的人吗?一个都没有的。不要说普通人读书人,连官员都不允许随便用运河的。非但是普通人,就是一些粮船,因为山东的运力有限,有些粮船要改走陆路。拉过这段高地,到了山东再运过去。所以交通一般就利用江苏和山东前面一段的运河,后面就不能用了。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运河开通以后,南北交通发达。

它的消极作用还有哪些方面呢?打通水系从航运角度是好的,但从水利角度是不好的。比如今年钱塘江洪水本来不会影响到你长江的,但打通以后就存在这种可能了。你现在地图打开,淮河有下游吗?没有下游的,到了洪泽湖以后没有下游了,下面是苏北灌溉总渠,这是人工开的。还有海河,本来海河的永定河、卢定河都是分别入海的,结果曹操为了运粮开了白沟,把这些河都连接起来了,结果最后一条河出了洪水就影响到其他几条河,同时在水小的时候,最小的河下游就开始淤塞。最后所有河都汇到海河入海,一淹水大家都闹水灾,长期无法根治。

那么不用运河,用什么办法把粮食运到北京去?而且运到北京以后,像明朝,还要再把粮食转运到边疆。但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国家的安全,不惜用举国体制,像我们这个地方提供粮食,山东、河北做出牺牲,保障整个国家的安全,运河就是这个作用。所以运河主要是保证粮食供应,而且中国历史上这始终是一个大的问题。

我们南京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建都南京的,那是什么道理呢?朱元璋建都南京登位的时候,元朝还占着大都,并不是朱元璋认为南京是最好的,他也知道南京太偏南了。所以等他彻底打败元朝,他就考虑首都放哪里去。第一个他想到的是长安,唐朝迁都的时候,朱温强迫皇帝下命令把长安所有的宫殿住宅全部拆毁,把木材、石料运到洛阳。朱元璋一看,地方不行,放弃了。朱元璋第二个想到的是开封。到了开封去,发现有问题。这个汴渠已经废掉了。所以去开封的船经常搁浅,水运不畅。所以粮食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又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干脆把首都建到自己老家,在凤阳营建中都。但是就在中都基本上建成了,朱元璋又放弃了,因为他发现凤阳周围更穷,将来也不行。

所以到他儿子的时候就迁都了北京。某种程度上,元明清三代能够在北京建都,就是靠这条运河。前面两条隋炀帝时期的运河,到了元朝时期就打通了。那么运河的代价呢?这主要就是山东带来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地势的升高。为了保证水源,当时规定,船不到一定数量,船闸不能开。水源这么困难,那么为了确保漕运的供应,民间的商用是有限的。

既然大运河那么重要,怎么后来就废弃了呢?很多人把大运河的废弃与封建统治、腐败联系起来,其实是不对的。大运河的废弃应该讲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有了更好的运输手段。首先它维持不下去了,到太平天国时期江南这一带都成了战场,如果再沿着运河往上走漕运都不通了,不通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开始通过外国船或者其他船走海运了,这是迫不得已的。等到津浦铁路通了就完全不需要了,天津到浦口有火车了,浦口这里轮渡过来,接着津浦铁路。所以清朝末年,津浦铁路加上京沪铁路通了之后,这样上海到北京两天时间就够了。那真的要粮食运输的话,成本也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山东、河北一带的运河就彻底废了。

正因为这样,我们讲到大运河未来就要从这样一个过程来出发。为什么要从这个过程出发呢。首先,我们今天讲到文化遗产,大运河已经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难。所以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在各地都提倡的活化利用之间的矛盾。我认为运河的地域文化要具体做一些调查。一般,我们讲地域文化最多地体现,第一是方言,方言最能体现地方文化的,那么运河旁边有没有方言变化这样一些现象呢,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这和人口的来源,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相关。第二个是什么,是民间饮食。为什么叫民间饮食呢?因为官方的饮食、富人的饮食可以不惜代价的,但一般的老百姓他的饮食离不开当地的地理特点。第三个就是民居。一般老百姓的建筑,这个原理和前面的饮食一样。

作者简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黄河与中华文明》等。

来源:方志江苏

实习编辑王伟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0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