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地名由来

1.东城区

因地理位置得名,该区地处北京城东侧(中轴线东),故名。

周初属蓟国,后为燕国蓟城。秦设蓟县。辽时为蓟北。明时有十四坊(金台坊、灵椿坊、北居贤坊、南居贤坊、昭回靖恭坊、教忠坊、仁寿坊、保大坊、明照坊、南熏坊、明时坊、澄清坊、思诚坊、黄华坊)。清朝属大兴,有四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2.西城区

因地理位置得名,该区地处北京城西侧(中轴线西),故名。

3.朝阳区

因地处朝阳门外,故名。

自秦至唐,属广阳郡,后属幽州蓟县。年设区称“东郊区”,年改“朝阳区”。

4.丰台区

因镇得名,年设区是,地有“丰台镇”,故名。

“丰台”更古得名来源不一。一为谐音说,“丰台”为“风台”谐音,有说金代有“远风台”,有说明朝有村曰“风台村”。《宛署杂记》载“县之西南,出彰义门曰鸡鹅坊管头村,又二里曰小井村,又五里曰风台村”。

又一说因合字得名。说金代丰宜门外有拜郊台,取“丰宜门”“拜郊台”各一字,得名“丰台”。《宸垣识略》载“金中都郊天台在南城外,丰宜门者,丰台疑即拜郊台,故曰丰台。”《明一统志》载“拜郊台在府西南七里,金大定间拜天于此。”

5.石景山区

因本区有山名“石景山”,故名。

关于石景山,《帝京景物略》里有记载(书中写作“石经山”)。石景山因山上全是山石,别无他景,故名。

6.海淀区

初名“海甸”,因该地以前有大片的浅水湖,故名。也有用过“海店”,后改为“海淀”。

元人王恽《中堂事记》载“六日丁卯午,憩海店,距京城二十里“。《宛署杂记》载”海店……与昌平州地方犬牙……“。

淀,按《长安客话》云“水所聚曰淀”。

7.门头沟区

因沟得名,原称“京西矿区”,年设区时,因这里有沟名“门头沟”,故名。

门头沟指的是从圈门到风口鞍一段的水道,本来是一条季节性河流,自九龙山流入永定河。因位于圈门村门前头,乡俗约定俗成称之为“门头沟”。后来人们在此发现煤炭后进行开采,煤窑大多位于河道两侧,久而久之,门头沟就成了一条矿井废水排放的泄水沟。

8.房山区

因山得名,境内有大房山,故名。

9.通州区

因地处交通要冲,《元史·地理志》载取“漕运通济”之意,得名”通州“。该地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毗邻皇城,历来万国朝贺不绝,商贾云集雾屯,是水陆入京必经之路。为和江苏通州区分,二者又分别名“北通州”“南通州”,有名联云: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10.顺义区

因合字得名。

“顺”字取自“顺州”,《新唐书》载“贞观四年平突厥,以其部置顺州”,取归顺之意。“义”字取自“顺义”,明洪武元年于此设顺义县,“义”取“正义,道义”之意。

11.昌平区

一说为祈祥说。西汉时设昌平县,取“昌盛和平”之意,故名。

一说因水得名。《清一统志》载“昌平城南有南沙河,此河又名昌平水,故县以水得名。”

12.大兴区

金完颜亮贞元二年(公元年)设大兴府,下置大兴县,寓意疆域辽阔、兴旺发达,故此得名。又一说取“大金兴旺”之意。

13.怀柔区

得名于《诗经·周颂·时迈》句“怀柔百神”,”颜师古注“怀,来也;柔,安也“。本来是指对待百神使之各安其位,后来意为通过柔和的手段使之归附。唐朝时曾经契丹人安置于此,取”怀柔“寓安抚、融合之意。

14.平谷区

因地形得名。该地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一处为平原谷地,故名平谷。

15.密云区

因山得名,北魏时设密云郡,并置密云县,因县南有密云山,故名。《名胜志》载“山藏云雾,县取名”。

16.延庆区

战国时称“居庸”,唐朝设“妫川县”,辽、金、元时为“缙山县”。因元仁宗诞生于此,延佑三年(年)改称“龙庆”,亦曰“隆庆”。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年号为“隆庆”,避讳而改称“延庆州”。

17.宣武区(已撤销)

因地处宣武门附近而得名。

18.崇文区(已撤销)

因地处崇文门附近而得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4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