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佤系龙岩人看龙岩端午习俗涨知识
龙岩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本地原创歌曲《佤系龙岩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是你知道吗?这首歌里的歌词,竟然也和龙岩的端午习俗有关哦~
佤系龙岩人02:40来自Life龙岩e生活《佤系龙岩人》
词:芦苇
佤系龙岩人待人讲诚意
谋生靠本事赚钱看运气
出门靠朋友天下随我走
事业要做好做人别漏气
烊鱼什锦曹溪清汤粉
前鼎没滚后鼎炝炝滚
五时好作药六时当柴烧
书不好好读大了作乞丐
看到老朋友三杯沉缸酒
中国老字号师傅传徒弟
手信带在手挺人别跌股
送礼送健康龙岩的酒最香
“五时好做药,六时当柴烧”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龙岩俗话却是误传,它最早的说法应当是“午时可入药,未时当柴烧”,而永定客家话则说“午时好做药,未时用晤(不)着”。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在十二时辰当中,经络和脏腑有选择性地“值班”。十二时辰能帮助我们养生,还能帮助我们吃药。午时阳气最盛,借助这个时机补食驱邪,比其他时间效果显著。
“午时可入药,未时当柴烧”。“午时”是指中午的11点到13点,“未时”也是下午13点至15点。它的意思是说,某些东西在特定的时间内有它特殊的价值用途,但过了该时间段,该东西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用途,也比喻事物的变更太快。
“午时可入药,未时当柴烧”,这句俗话的来源与龙岩人的端午节习俗有关。
龙岩旧时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插艾叶、昌莆以驱蚊蝇。农村盛行割“午时草”。所谓“午时草”,是指圆圈草,白银茶匙,薄荷,饭勺婆,田螺庀等等龙岩常见的中草药,“午时草”并不是特指某几种中草药,各地“午时草”大同小异,人们将“午时草”与鸡蛋一起放入鼎中,煮水擦身,吃鸡蛋,喝雄黄酒,以驱除疾病。端午节的节餐设于午时,到了未时,这些中草药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有“午时可入药,未时当柴烧”的俗语。
在《福建民间药物谚语的医药文化内涵》一文中,也有类似记载。
福建各地有端午采药的习俗。民众认为端午时节草药茎叶成熟,药性较强。且按古代阴阳哲学观念,端午为阳气最盛的时刻,因此百草药性也最强,并认为端午时药效最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闽西客家人习惯称之为“五月节”。
以永定客家地区为例,端午节这一天,主要有以下活动:
一、挂艾草、菖蒲、桃枝
初五这天上午祭拜神衹,给孩子挂香袋,并在自家厨房门框上挂上桃树枝或艾叶菖蒲,表示驱魔祛鬼。每家每户将石菖蒲、艾草、桃枝绑成一束挂在厨房门上,以驱瘟避邪。
二、裹粽子、祭拜祖先
五月初四,就有许多人家开始裹粽子了。五月初五,早上家家户户像其他节日一样,宰鸡杀鸭,祀敬神明,然后到祠堂烧香,祈求合家平安。上午要裹粽子、做粄。粽子有猪肉粽、豆子粽、碱水粽等,俗称“白粽”和“黄粽”,大家互相拜访亲人互送粽子。
三、吃过节饭
五月节对于永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仅次于七月半、中秋节以及春节。永定客家人一般在端午节这一天中午吃团圆饭,也就是过节饭。
四、洗午时浴
五月初五午宴毕,人们纷纷去游泳或在溪边河边洗个冷水澡,据说可以驱逐“瞌睡鬼”。因为这个时期昼长夜短,又是大热天,人容易疲劳和打瞌睡。民间俗语说:“芒种夏至天十八满姑要人牵。”端午节采集的布荆最有药用价值,有散瘀活血去风湿等功效。下午人们用布荆、石菖蒲、海金沙藤等熬水沐浴。五月初五以后,天气开始炎热,永定客家有个俗语:“食了羊角粽,棉袄可入笼(棉袄可以装进装衣服的箱子了。)”
五、喝雄黄酒
此时正值盛夏,气候炎热,山区里毒蛇,蚊虫肆虐,患疾者众。从前医药落后,据说去中药铺买得少许雄黄,冲上自制药酒,除了喝以外一部分洒在地上,可驱蛇灭病和防止食物中毒,传说还能避邪气。这个习俗近几十年来已基本上被废除。
六、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水上运动竞赛活动。旧时,永定河水位较高,在端午节这天,沿岸一些乡村在适合划龙舟的河面举行龙舟比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