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河流,为何普遍命运多舛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是冲积平原,也是中国最适合农耕的地区,古称“中原”,以中原为根据地,才形成中国。

换句话说,原本没有这块巨大的平原,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浅海,只有山东露出海面,后来黄河、海河、淮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沼泽,再形成平原。

海陆环境的改变也改变了河流本身,那就是河流越来越长,离海洋越来越远,流域越来越干旱。

如今的华北平原还有原始海洋遗迹吗?当然有,那就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其河道是沿着太行山山前洼地行进的,不仅有山东以南的一连串湖泊,还有巨野泽、大陆泽等现在已经干涸的古湖。如今仍然可以看到的古湖是白洋淀。可见,大运河既是隋炀帝劳民伤财的结果,也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产物。

可以说,从渤海入海的河流不少,除了黄河,还有海河,海河又分为几支,比如永定河和滹沱河,在古代都是水量极大的河流,如今基本上处于断流状态,黄河也已经是千年悬河了。

人类既想拥有这块大平原,又企图躲避它的灾害,因此古代中国活动中心地区是黄河下游的台地,也就是洛阳一带,这里进可攻,退可守。

华北平原的奠定,也逐渐使它从沼泽不通之地变成四通八达之地。而与此同时,这里也成为地下水位极低的“漏斗区”。

可以说,流经华北平原的河流,状况普遍都不太好,上游降水少,植被少,河流含沙量大,季节变化明显,好不容易流出山区后又被各种利用,同时上游水库截流,能流出山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于是,华北平原的河流,断流、改道几乎成了宿命。

那么,很多人会问,照如今的速度,渤海是不是若干年后也快填平了?据说渤海地壳本身也在缓慢沉降,基本上可以抵消黄河携带泥沙沉积速度。不过翻阅历史地图,可以明显发现黄河的“精卫精神”。换句话说,亿万年沧海桑田,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升起不也才几千万年吗?如今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如果华北平原再次面临“海侵”,它一定会先沼泽化,然后小岛林立,只剩下山东等高地露出水面,如同亿万年前,那时中国环境一定比现在湿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