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清代徐氏一门三杰

五台徐氏祖训

在五台县大建安村,徐氏宗祠是晋北最大徐氏宗祠,始建于年,于年落成,占地近25亩。一进入宗祠,就会被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建筑所感染,从建筑规格、院落布局、装饰风格上就可以看得出徐家的大家风范和荣耀历史。

耕读传家

其门厅三楹,侧厦各立石两通,两座木雕古楼牌对称,牌匾刻“追远”“报本”四个大字,笔力矫健、端庄,系当时山西省府教谕、著名书家柯璜手迹。在正门一线东西厢房碹门上分别阳刻“耕读”,“传家”的字样。

徐氏宗祠正厅

正厅门悬匾“祖德宗功”,字体浑厚大方古朴,与正门门匾“徐氏宗祠”均为当时爱国学者、书法大家赵昌燮所书。从所刻内容表达的家族文化当中就能深切感受到徐氏先祖要求后人不忘初心,永怀感恩,忠厚传家,以耕读为本的家传精神。正是这种家风的历代传承,五台徐氏六百多年来连绵不断,能人辈出,尤其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印记。

在徐家30余代子孙中,取得功名者多达人,明清两代(主要在清代)出官员一品1人,二品4人,三品2人,四品6人,五品12人,六品9人,七品20人,八品20人,九品11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和民国的两个一门三杰和当代一门两将帅。

五台县徐继畬故居

清代的一门三杰是清代清廉为官、造福百姓的祖孙三人徐敬儒、徐润第和徐继畬。徐敬儒是徐继畲祖父,系五台徐氏十三世祖,于乾隆四十六年任九江府同知。徐润第是徐继畲的父亲,系五台徐氏十四世祖,在乾隆六十年()其35岁时,恩科成进士授内阁中书,与高鹗会试同年。嘉庆十六年春,徐润第被选为湖北施南府同知,后来徐润第想辞官,却没有回乡路费,还是京城的门人给他寄来银两才解决了问题。

徐继畲,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系五台徐氏十五世祖,晚清名臣、学者,《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是中国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伟大思想先驱,历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撰写了著名的地理著作《瀛環志略》,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直接影响了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其提出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后经孙中山广为提倡。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始人,亲自创办的“同文馆”后来归并到京师大学堂(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徐敬儒传略

徐敬儒,字东冶,腾芳元孙。父天叙,增广生,操履方正,有盛德,乡人以为矜式。敬儒读书勤敏治举业三年不解衣,一日能为文十余篇。乾隆己卯举人,丙戌大挑一等,分发北河,补霸州州判,升漕运通判,再升永定河南岸同知。性刚直强毅,才识通敏,能任盘错。

抵漕运通判任,甫三日而潞河决,急募民夫堵合,亲立泥淖中,指麾两昼夜,而决口塞水不为灾,赔累数千金不恤。南岸为全河吃重之处,履任即逐日驱车河干,自凌泛至霜降,无一日息,以故全河形势了如指掌。堤岸修守之法,取纡取直,别有心得。又予河兵钱,使作断取蟹,设罾捞虾,尽夜不离河畔,得利俾赡妻拏,有险失报则重责。在任数载,北岸屡失事,而南岸无涓滴入民田。每年岁修之帑,悉归工用,不以一钱入囊橐。上官知其廉能,将奏升正定府,而漕运任内适有失察武弁冒领工银之案,部议降二级调用。寻丁外艰,服阕捐复,赴部选江西九江府同知。

先是江西漕船北上,屡以迟延获咎。至是派敬儒为总运,渡黄入北运河,察河水足用,而船行特缓。密遣人于水底锥探,则船底暗悬大木,故重坠不前也。敬儒大怒,呼集旗丁水手曰:“前运官分尔肥,任尔作弊无敢声。我未携尺木,何所挟持而敢如是!”皆阴喝汗流,叩头服罪。命斧断竹索,大木悉浮水面,由是船行驶甚,先期抵壩。坐船泊张家湾,候押回空,患时疫渴热,夜半昏瞀中,从船窗中望见水,探身取饮,坠入水。人觉救起,已卒矣。

河间相国纪文达公,敬儒座主也。尝曰:“君材干器局,他日必为名封疆,勉之。”闻其卒也,为之扼腕叹息。

1、徐敬儒:字东冶,徐天叙之长子,二股十三世。2、增广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

徐润第

徐润第(—),字德夫,号广轩,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人。徐敬儒次子。少年颖悟,年十二能文。年冬,入五台崇实书院,师从知县王秉韬,研读王阳明编的《大学古本》,学益进。年应童子试,为县案首。州试也是第一,以第二名入泮成秀才。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徐润第应本省乡试,房师为五台知县屠珂。屠珂是江南名士,有文名。五台县以前没有书院,知县王家正在任时自捐修脯膏火,在文庙明伦堂创办了书院。知县王秉韬到任后,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成立同善会,劝士民捐资,共得银四千两,发商生息,创立崇实书院。结果屠珂到任后却把这四千两银子全部挪用了。此时王秉韬正署理代州,知情后派人追查。屠珂不得已,只好全部退出这到手的四千两银子。屠珂怀疑这一定是徐润第向王秉韬报告的,因为从年起,王秉韬先后到榆次、代州等地任职,徐润第一直陪在身边。其实徐润第并不知晓此事。

年春天,负责拔贡的学使到了代州,访问五台秀才谁优秀。屠珂说:“文章好的只有徐润第,可是这个人品行不端,不能当拔贡。”徐润第入选拔场后,学使很欣赏他的文章,无奈有先入之言,五台宁留下空缺也没人被拔。这年秋天乡试,徐润第的试卷恰巧分到屠珂房中。屠珂看到文章很象自己的风格,竭力推荐中式。当拆开弥封一看,姓名却是自己恨之入骨的徐润第,错愕不已。巡抚调侃说:“屠明府以五台官荐五台卷,难道不是偏爱门生吗?”屠珂慌忙站起来说:“实在是暗中摸索。可是这个人是虎头而冠,好讼多事,如果让他中了举,必然成为五台的大害!”正考官周兆基艴然说:“主司能衡文,不能衡品!”副考官方维说:“屠公怎么能在公堂说这样的话呢?怎么不让人怀疑是出于恩仇呢?”屠珂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填了榜。徐润第中本省乡试第41名举人。后来徐润第到京会试,拜见周、方两座师,才知道其事。因知遇之感,对房师屠珂仍很尽礼,不存芥蒂。屠珂也感到很愧悔。

他少年颖悟,对朱熹启蒙读物《敬斋箴》产生怀疑。徐润第自幼颖巽,年十二能文,县试成绩优巽,游历榆次、忻州、代州、保德诸地,学业大进。师从五台县令王秉韬,研读王阳明编《大学古本》。年(乾隆六十年)徐润第三十五岁时,恩科成进士授内阁中书,与高鹗会试同年,又同官内阁中书,论文最相契。历任储济仓监督、湖北施南府同知等小官。专主良知,见诸躬行,宦游二十年后,重操授徒旧业。因母韩太夫人多病,请假归里,在介休设馆学。经二年,始入京供职,补舍人,遂转内阁典籍,保送军机章京,因家贫不能具车马,又不喜应酬力辞。常在其小园小山花树间穷研周易,并读先儒诸理学书,闭门读书不履津要之门。

徐润第曾著书《大学古本》、《中庸遗语》、《敦艮斋遗书》十七卷及《徐广轩撰书王月潭小传》,其中《敦艮斋遗书》一书以心灵自由为主旨,熔心学、气学、易学为一炉,深入批驳了宋元以来的官学—朱熹理学。广轩徐润第创意地将人心本位定在坎卦,将天命之谓性、人争独立自由历程,凝炼地表述为由坎到艮的历程。“此又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与由乎天,立由乎人。人事无穷,而此为先。”《敦艮斋遗书》卷首《说易论心》前三段字,是继明道《识仁篇》、阳明《大学或问》之后,宋以后儒学复兴潮流中产生世界影响、与普世人类终极价值榫接的有数名篇,可称为儒家心经。

年(嘉庆13年),徐润第补储济仓监督,到任一月,积弊清理甚清。次年,奏调海运仓。发现原存六万石黑豆霉变,因不愿再发难端;即日以身体有病告归乡里。次年入都,补中书。年,徐润第选为湖北施南府同知。赴任途中,坐船溯川江西上,行至巴东,忽遇风暴,船下沉,水及腰,众皆呼号,徐润第危坐船帮,神色不动,遏小船救之登岸。到任后,查阅卯簿,发现有胥役入百多人,大为讶。询问后方知大半都是游手无籍,挂名充役,鱼肉乡民的人。

徐润第遂选择忠诚老实胥役留下数十人,其余全部遣散。徐润第处理公事,条教简重,风声肃然,郡守谭光祥请他到督抚审理积案,徐润第剖决如流,不数月结讼案三百余起。施南地近四川,盗贼四起,社会秩序混乱。徐润第与光祥商定,要隘设卡稽查,订立规章,命郡内实行守望相助,民得安居。

年,徐润第应河南光州牧王瑶拳之请,至署佐治讲学,经四年,于年归里,设教于东冶镇。后设教于晋阳,崞县北社,介休胡龙、贾村。年(道光七年)九月,徐润第偶感时疫,队病三日,病逝于介休县富商侯家的私塾,终年67岁。其子徐继畲集辑杂著《敦良斋遗书》十七卷,制义二百余条,集为《敦良斋时文》。徐润第工书法,中年学欧,晚年学颜行草兼六朝二王,自成一体,尤工大字,笔力古劲,乡人推重。

徐敬儒次子徐润第,乾隆戊申中举,乙卯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兼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佶山的家教,教其子阿灵阿读书。佶山曾参与查抄和珅家产。嘉庆十三年徐润第补储济仓监督。储济仓是储存南方漕运到京皇粮的13仓场之一。徐润第刚接任就召集书吏、花户说:“仓中无名杂费,不在报销范围的都由你们分享,济公之外还能剩余一些养活老婆孩子。我有三百两的年俸足够花,决不染指这些无名杂费。可是,有些弊是万不可作的,一被揭发就保不住脑袋。我怎么敢容忍迁就,和你们一块儿被绑赴柴市砍头!”部下一齐叩头说:“大人推心置腹,我们还有天良,决不敢辜负大人!”仓中积弊一个月就厘剔一清。

次年春嘉庆帝查明京师六仓新米有六十万石霉变,严处仓场两侍郎,十三场监督有十八人被撤职着赔,仅四仓幸免,储济仓其一。接着,中西两仓白米案发,亏四十万石,仁宗震怒,四位监督缳首,诛书吏花户十余人。新任戴侍郎知徐润第廉能,让兼署中仓。中仓官吏杀的杀逃的逃。徐润第七天就想出十三条办法,戴公赞叹奇能,奏调海运仓。

嘉庆十六年春徐润第选湖北施南府同知,其官一向驻利川县,前任多不自爱,靠办案发财。徐润第查阅点卯簿,惊讶发现差役竟有八百名,得知多半是游手好闲无赖,挂名当差。徐润第喟叹:“养上数百虎狼,吃它们剩下的东西,这是盗贼,还叫什么官!”选择数十名朴实的留下,其余淘汰。如有架控的,严厉惩处。到任月余,百姓就颂声四起。

徐润第两袖清风,想辞官却没路费。京城门人阿灵阿、张之翰闻讯寄来六百两银,徐润第才投牒引疾。嘉庆十九年正月徐润第从武昌写信教训诸子弟:“即如我初到利川,内无隔宿之粮,外无半面之识,咬定牙关,宁死不使词讼钱。此即我之刚强处。尔等好使性气,只怕到此等处,却又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耳。”

超山书院徐继畬像

徐继畲,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年),卒于同治十二年(年)。他是一位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徐继畬

徐继畲的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徐继畲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道光六年(年)中进土,十年(年)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补陕西监察御使,道光十六年(年)十月外任广西省浔州府知府。从此他青云直上,历任福建延津道、订漳龙道、广东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职。

道光二十六年(年)十月升任广西巡抚,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抚。后曾多次署理闽浙总督,咸丰元年(年)因被人诬告,革职回京,降补太仆寺少卿。咸丰二年,徐继畲再次被人诬告,彻底落职归里。咸丰六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董事会特聘为书院山长,于教业之余,倾心写诗作文、从事学术研究。同治四年(年),徐继畲被重新起用,命参通商事务,以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共管理同文馆,八年(年)三月以老病告归,十二年(年)卒于家。

徐继畬墓志铭

徐继畲体恤民情,为官清廉。由于他接受过扎实的儒家教育,“民为贵”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上有着深刻的烙印。他在《政在养民论》一文中曾说:“古圣人陈谟赞化,不曰治民,而曰养民”,又说:“富国而不知富民,固不足以曰养。”在他看来,为官者的主要任务是“养民”而非“治民”,任何伤害百姓的行为都是不能允许的。

因此,他对当时官场上的-腐化之风深恶痛绝,始终坚持自身清廉。他曾向友人说:“弟虽外任十余年,家中并未置有田产”,“在平遥馆俸每年二百四十金,不足供家中食指。祖遗薄产,折变殆尽。”竟到了贫困潦倒的境地。在清代后期的官吏中,象徐继畲这般清廉的,虽不能说没有,但实在很少。

徐继畲是位爱国的官吏,他在任福建汀漳龙道期间,著有《禁鸦片论》,详细论述了“鸦片之害与禁治之方”。他认为鸦片贸易是“英夷之剥我元气而富强其国者”,乃“唯利是图”。在如何禁烟问题上,徐继畲主张严禁,他指责把“英夷为寇,扰乱海疆”归咎于鸦片之禁的论调是“因噎而废食”。

他提出的惩治之法是“先贵而后践,先富而后贫,先内而后外,先豪猾而后良弱”。基于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的了解,他主张既要禁止鸦片贸易,又使殖民主义者找不到发动侵略战争的籍口。在当时国力十分虚弱,无力抵抗外国侵略的情况下,这种意见不失为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徐继畲的建议,并没有受到当局的重视。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后,为保卫民族利益,徐继畲坚决抵抗。道光二十年(年)四月,英国军舰驶入穿山洋,闽边骚动。七月徐继畲调晋江漳龙道。时厦门告急,徐继畲沉着备战,亲自调集民兵,采集大木排,桩塞镇门各港口,指挥军民共同扼险固守。敌知有备,未敢侵扰徐继畲防守的地区。

第二年(年)七月,英军强占厦门,他督兵勇昼夜防守与厦门一水相望的漳州,曾与城门共存亡。徐继畲曾向家人表示:“城如不保,陈忠愍公(隋朝的陈启泰)祠内,吾尽节处也。”表现了赤诚的爱国之心。八月,浙江定海、镇海等地接连失败,徐继畲亲眼目睹了清军的惨败,他总结失败的直接原因时说:“我之官兵则承乎日久,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此其所以败也。”又慨然长叹道:“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逆夷所困,至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米。兴言及此,令人发指眦裂,泣下沾衣。”其忧愤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徐继畲升任福建巡抚。在任期间,他看出“英酋心怀叵测”,“往往声东击西,言此意彼”,“仍难保无妄念挑衅,沿海滋扰”。认为“有备无患,唯在先事预防”,“防之于后,不若制之于先”,“不可恃其平日安静,致有猝不及防之患”。于是,他曾修建了各地炮台,加强险要之地的海防力量,随时准备迎击入侵之敌。

道光三十年(年),英军妄图挖掘台湾基隆附近煤炭,并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徐继畲“备文照复,正言拒止”,并密行台湾淡水同知曹士桂“纠合各地士,公同查禁,并刊立禁碑,严密防范”。禁碑现存台北市公园博物馆大楼前右对面,是徐继畲保护国家资源的有力证据。

道光三十年(年)六月,福州发生了神光寺事件。此事起源于英国驻福州领事馆代理领事金执尔代一名英国籍传教士和一名英籍医生,要求在福州城内神光寺租屋居住,得到侯官县县令兴廉盖印批准。徐继畲得知此事后,立即对兴廉严行申斥,并饬令其设法劝逾英人搬出神光寺。但金执尔以此事需待英国香港总督文翰批复处理为词予以拖延。数日后,福州便出现了绅士公呈,要求英人立即退出神光寺。英人看到公启后、要求徐继畲保护。徐继畲将计就计,立即派兵役在神光寺附近巡防。其目的是想既能避免发生外交上的冲突,又能设法迫使英人搬出神光寺。

为此,他一方面设法劝阻百姓不找英人就医,一方面阻止匠人不为英人修复已破旧漏雨的房屋。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英国人不久便搬出了神光寺。但是,在福州养病在籍的原云贵总督林则徐对徐继畲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与此同时,在京的一些福建籍的官僚根据福州绅士们的意见,多次上书弹劾徐继畲,咸丰帝根据两广总省徐广缙的调查,最后以徐继畲“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为理由将徐继畲革职并召回北京。

徐继畲是一位敢于抵抗英国侵略的爱国者,在神光寺事件中,他基于对英国情况的详细了解,也基于对福州民情了解,采取不以微小事端酿成大的外交冲突的做法,是无可指责的。但是有些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学述著述,却把徐继畲的此举说成是不敢开罪洋人的妥协行为,这是慎得商榷的。福州绅民对外国人持有敌视情绪,当然完全可以理解,但以“华夷之辨”的观念来处理当时的外交,并不一定能达到保卫国家利益的目的。

《瀛环志略》

在徐继畲的著述生涯中,《瀛环志略》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道光二十二年(年),徐继畲晋京升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徐继畲发奋努力。随时采访,广为搜集资料,公余著述。

《瀛环志略》初名《舆地考略》,道光二十四年(年)初稿完成,改名为《瀛环考略》。其后,他继续采寻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参阅魏源《海国图志》(初版),补充疏漏,使《瀛环考略》日臻完备,定名为《瀛环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年)初刻于福建抚署。

同治四年(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董恂奏准,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该书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

《瀛环志略》一出世,便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曾任到福建巡抚的刘鸿翔赞誉此书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员鹿泽长说该书“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郭嵩焘初以《瀛环志略》述英法诸国之强,以为过,后出使英国,才叹曰:“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

《瀛环志略》传往日本后,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通知世界之南针”,有助于他们的维新变法。因此,他们多次刊印此书,在“辛酉版”(年刻)中还将书内的未用名词分译日文和英文。

徐继畬墓碑

咸丰三年(年)六月,浙江宁波府集《瀛环志略》书中有关介绍美国和推崇华盛顿的文字,镌刻赠送美国,被砌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第十级内壁上。后来,徐继畲的名字被美国收进了《世界名人录》。(文图编发胡立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3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