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密织大水网新华网客户端

白癜风分期治疗 http://m.39.net/pf/a_10939096.html

打开山西地形图,一条条标识水系的绿线布满全图,形成了一张覆盖全省的网络,这就是山西大水网工程体系。历时7年,这项承载着山西人民殷切希望的大水网工程近期全面进入收官阶段。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虽然守着黄河,但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位于全国倒数几名。年4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投资总额近亿元,规划启动了大水网工程建设。经过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数万名工程建设者艰苦奋战,这个“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大水网正在三晋大地织就,流经山西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2个县(市、区),供水区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让万人受益。

举全力打造大水网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缺水,一直是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多年来,山西一直在与缺水抗争。“十一五”期间,山西实施了兴水战略,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程,大部分区域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供水体系,山西的水源基本上实现了从“短板制约型”向“基本保障型”转变。

“但是,全省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布局还不相匹配,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困境叠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缺水考验。”山西省水利厅厅长常书铭指着大水网规划图说,如何把在“十一五”时期下大力气蓄起来、拦起来、提上来的水库水和黄河水,送到全省最缺水、最需要水的地方,成为山西治水兴水的首要任务。大水网建设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将蓄起来的水和黄河干流的水配置到需要用水的区域;二是河库连通后,提高各区域特别是城市和经济中心区用水的保证率,尤其是特大干旱年的用水保证率。

水利专家认为,工程战线长、隧洞多,沿线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水网建设,山西在全国开了先河,既无样板借鉴,又无典型学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没有经验可循,就自己探索;技术难题挡路,就一一攻克。针对中部引黄工程规划,山西省水利厅提出改变沿黄河各县各自为政的小规模取水方式,采用集中提水供水方式,从北部取水,大大降低了提水扬程,减少了工程线路长度,有利于工程长远运行和发挥最大效益。其他骨干工程的规划设计,也无不集思广益,方案优中选优。行业内不少院士、专家都称赞山西大水网规划符合本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是最佳工程设计方案。

山西省水利厅成立工程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组,派出设计人员赴国外学习,请来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大水网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引进先进双护盾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用于隧洞掘进工作。

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是大水网建设的三个关键。山西省水利厅提出了建设管理制度创新:实行招投标制度,吸引30多支具有一级资质的优秀施工队伍参与大水网建设,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制定出台30多项大水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将工程建设任务逐项细化。

在山西大水网骨干工程之一的山西中部引黄工程保德县桥头渡槽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依河道、山坡而建的三座桥墩,一线建设者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桥头渡槽高度超过70米,创全省渡槽高度之最。渡槽连接着隧洞直跨两座山脉,黄河水将像高铁一样穿流在隧洞和半空中。”中部引黄工程建管局工程管理一处处长赵弟明说。

“引来黄河水,润泽吕梁山。”山西中部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张成军介绍,挖隧洞、架渡槽、上旱垣,修建水源泵站,形象一点说,就是从黄河边打通了一条到吕梁山区的高速“水路”。工程在保德县境内把黄河水用水泵提到米高度后,利用吕梁山北高南低的地势,沿着公里引水隧洞一路向南顺流而下,为沿线山区的万人口和多万亩耕地供水,可以满足工程沿线的兴县循环工业园区、临县三交工业园区以及离柳中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汾阳、孝义新型循环工业园区等一批大型项目的用水需求,对应对山西省中部发生特大旱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大水网工程建设已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以纵贯山西省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为骨架,通过河库连通工程建设,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的供水网络已基本形成,全部投运后,全省总供水量将由‘十一五’末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93亿立方米。”常书铭说。

全流域修复大生态

山西在大水网建设中紧扣“生态兴水”战略,即一边建设大水网,一边修复大生态。

依托大水网的建设,年6月17日,山西省启动实施了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等7条河流生态修复补水工程。记者在桑干河看到,滔滔黄河水从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第一横——万家寨引黄北干线1号隧洞出发,经七里河,过朔州市城区和太平窑水库,流入桑干河,再流向下游京津冀地区的永定河。黄河与永定河实现“牵手”,这是山西省首次实施黄河水跨流域生态补水。此次桑干河生态补水,除保障沿河地区工农业用水外,多余水量将进入册田水库,维持永定河的生态基流。实施桑干河生态补水,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拓展京津晋冀生态环境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桑干河生态补水只是山西大水网建设修复生态的一个缩影。

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位于山西省晋祠博物馆内,上世纪90年代初,因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和采煤损耗,晋祠泉域地下水位连续下降,难老泉断流。近年来,在用水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作用下,晋祠泉域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域范围涉及山西9市51县。近年来,由于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人为污染破坏,汾河水量一度急剧下降,出现“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状况。汾河流域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充分补给汾河水,山西大水网建设实施了五大工程,由禹门口提水、和川引沁入汾、万家寨引黄南干线、中部引黄和东山供水组成的“五水济汾”形成了五路引水、水网互济的大水网格局,给汾河注入了新的“血液”。

记者了解到,这五大工程年最大供水能力达12.3亿立方米,为汾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水量保障。如今的汾河建成了大面积湿地,水质逐日改善,鱼鸟源源不断在此安家。汾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自然生态格局正在逐步恢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的目标初步实现。

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闸坝的土建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蓄水运行。在汾河干流形成了长达82.2公里、蓄水总量万立方米、16.17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并通过向堤外湿地补水,涵养水源,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几年以后,汾河两岸会依河势分布大大小小的湿地湖泊。”山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建中说。

通过在汾河干流堤防修建进、退水闸门,干流和湿地蓄水区相互连通,蓄泄自如,可有效控制和利用洪水。堤外湿地的建成,一方面补给地下水,改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发展旅游、养殖等绿色产业。

惠民生释放高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西大水网建设即将完工,释放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被称之为农业灌溉的“生命水”,为企业送去的“发展水”,为三晋补足的“生态水”,不仅显现出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发挥出了持续的生态效益,惠泽全省人民。

“引来了黄河水,庄稼产量就可以翻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就有希望了。”临汾市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村民李耀红的话,不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表达出了当地百姓对水的渴望。

汾西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严重缺水的县之一,打一眼井至少要掘地米,造价多万元,当地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仅多斤,完全靠天吃饭。中部引黄工程通过汾西,让当地的百姓欣喜万分。

记者了解到,汾河和沁河是山西的两大河流,中间有大山相隔,分属两个流域,沁河水量充沛,但因地处大山深处,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川引水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沁河水引到水源不足的汾河里,并经由连通工程,将下游的几座水库相连,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的供水体系,共同滋润临汾盆地。和川引水枢纽工程,仅是“两纵十横”山西大水网第七横上已建成的一项工程。而大水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一批像和川水利枢纽、草峪岭隧道这样的河库互连互通工程,贯通全省整个水系补给脉络。

张建中介绍,中部引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水6.02亿立方米。工程纵贯忻州、吕梁、晋中、临汾4市17县,供水覆盖区域2.03万平方公里、人口万、耕地余万亩。作为受益地区,吕梁贫困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并可新增灌溉面积万亩;东山供水工程,农业受益面积可达42.6万亩;小浪底引黄工程,可保障运城市5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恢复灌溉面积60多万亩。

年9月,辛安泉供水工程75公里主干线全线通水,实现了向潞安集团和潞宝集团供水,是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最先发挥效益的工程。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分厂厂长闫强说:“作为山西大水网首个工业用水户,我们提前享受到了大水网带来的实际效益。目前,我们日用水量已达2万立方米,大水网稳定充足的供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潞宝集团副总裁韩智慧说:“潞宝集团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己内酰胺项目投产前期,急需水源保障。辛安泉供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我们生产用水紧张的局面,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目前,辛安泉供水工程已经和天脊集团、潞安焦煤等十几家企业签订了供水意向,和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家园区签署战略合作意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水支撑,强化水支撑、改善水环境、做好水保障、激发水活力,是山西治水兴水的总目标。山西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找新的治水之道,实现全省水资源高效配置、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水利生态文明体系,共谋生态文明建设。”山西省副省长陈永奇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