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持续推动昌平高质

加快“四区”建设,既贯彻了首都赋予昌平的功能定位,细化了昌平分区规划和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远景目标,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又紧扣近年来市委交给昌平的主要任务,以及昌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目标进行了丰富发展,做到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兼顾了远景目标与阶段目标。

今后五年,昌平区将把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作为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方向,作为昌平服务首都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努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奋力谱写昌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建设活力新高地魅力新东区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是昌平新城“一主三副、一带一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织补城市功能、激发发展动能的职责使命。为落实区委区政府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加快推进新城东区建设的要求,我区于年12月9日启动了昌平新城东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活动。

目前,经过专家评审委员评审,昌平新城东区中心区设计单位已有20家国内知名的产业开发企业和设计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入围。下一步,市规自委昌平分局、北京铭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将深入对接开发设计单位,组织好方案评审和控规编制工作,最终实现优胜方案精准供地。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通过前瞻性与创新性的城市设计,规划建设高品质大型城市综合体,整体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优良、商务商业发达、居住品质一流的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昌平“两区”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将依托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展地铁北邵洼站轨道站点一体化设计,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构建以人为本的多层级交通网络,建立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尺度适宜、富有活力的中轴多层级公共空间体系,强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新城东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打造协同创新能级跃升的“活力之城”。加强与未来科学城、回天地区以及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聚焦科技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兼容的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区内及周边人群数量多、消费需求多元旺盛的特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打造高品质大型体验式商业城市综合体,构建新型消费休闲中心,支撑昌平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

打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备的“宜居之城”。立足昌平新城东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合理确定人口和建设规模,织补一批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小街区、密路网、林荫化,增补绿地,打通断头路,塑造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探索回天治理经验在本地区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开展“五方共建”试点,构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同步发展。

同时,打造人居环境舒适的“品质之城”。突出昌平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特色,融合自然景观和周边城镇田园风光,营造滨水空间,促进水城共融,探索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等创新技术应用,形成尺度适宜、张弛有度、内外融合的整体城市风貌,构建山明水秀、舒缓有致、形态有序的城市新区。

深入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

促进区域发展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回天地区是昌平“两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和拓展区,是发展活力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接下来,我区将严格按照《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五年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紧密衔接回天地区街区控规,细化量化项目化具体化公服配套、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等各项年度任务,在抓好治理的同时,努力促进区域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统筹抓好内部挖潜和外部联动的整体性。我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精准挖掘内部资源潜力,管好用好集体产业用地、劳动力安置用房、一道绿隔产业用地等存量资源,主动承接先进智造、美丽健康等全区主导产业项目,激发内部发展动能;另一方面,加强与未来科学城联动发展,一同推进交通直联、产业互联、服务并联、保障串联,争当产城融合示范的主力军。

统筹抓好硬件织补和软性治理的系统性。一手抓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推进、高水平运营管理,确保今年新开工26项,完工投用和谐家园东侧规划小学、黄平西侧路、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20余项;一手抓“回天有我”社会治理拓展深化,拓宽丰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机制路径,用好城市会客厅、“两张网”等共治共享阵地,强化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定制更多回天“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争当大型居住区主动治理的排头兵。

同时,统筹抓好增量谋新和存量更新的协调性。既抓住北京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契机,加快建设13号线扩能提升、市郊铁路东北环线等大容量快速化轨道线网,努力打造城市活力集散地;又抓住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契机,按照小区、街区、片区叠图连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最美街巷共创、城市IP打造等任务,让回天地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争当城市修补更新的先锋队。

探索新业态营造新场景

打造重点文旅商圈持续培育新消费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文旅融合,编制实施“三条文化带”昌平段保护发展规划,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形成农业嘉年华、居庸山月等品牌活动,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加强,“文旅+”新业态提质升级,环境秩序不断优化。

未来,我区将重点打造“十三陵—乐多港—八达岭奥莱—居庸关”文旅商圈,并在文旅商圈持续培育新消费、探索新业态,营造新场景。“我区打造文旅商圈的区位优势明显、文旅资源丰富。明十三陵、乐多港、八达岭奥莱和居庸关,位于京师之枕、上风上水之地,是京西北旅游重要节点,路网相对成熟,G6高速、京银路等重点道路将各个点位串联,是我区打造的文旅融合消费带的核心区域。”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海明介绍。

接下来,我区将实施数字赋能“文旅商圈”计划,推动文旅领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以乐多港假日广场为中心,利用华为“河图”等现代科技手段,举办“文旅商圈AR艺术嘉年华”活动,构建虚拟与现实无缝融合的世界,依托全域旅游资源,打造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塑造特色文旅消费昌平地标。

同时,优化提升文旅慢行系统。持续打造“爱上昌平”骑行线路,通过在乐多港假日广场打造骑行大本营,进一步构建完善文旅慢行系统。乐多港大本营还将辐射关沟七十二景、流村百里环廊等区域,沿线可体验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探索观光游到体验游新模式。结合娱乐新趋势,深入挖掘居庸关长城和明十三陵文化内涵,推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娱乐新场景,探索景区旅游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进而向体验游转变的实现路径,以全新的方式传承与宣传昌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IP,增加传统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我区深刻领会和把握新形势下“三农”使命任务,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农情,发挥科技、生态和区位优势,坚持走“高效富农、产业兴农、科技强农、政策惠农”之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按照全市要求,我区将在今年完成55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并通过市级专家组的验收。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后期管护,我区将建立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运维体系。除原有村庄公共服务包含的村庄保洁、垃圾分类、绿化养护、路灯维护、公厕户厕维护外,增加村庄道路点状维修、供水和污水管网维护、村庄外立面粉饰养护和宅基地风貌管控等基础设施运维。结合村庄特点建立“政府+村委会+专业化公司”三合一的物业化运维模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与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既有成果。

试点开展美丽乡村品质提升工程。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为了凸显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我区将整合市区两级扶持资金,适当地对美丽乡村建设品质进行提升。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正伟表示,年我区将继续运用市区两级扶持资金,总结试点村经验,对部分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村庄开展品质提升,切实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我区还将加大美丽乡村“由建转管”的宣传力度。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号召村民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运维管护中来。通过发动各基层组织开展不间断、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让维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观念深入人心,运用精神褒奖、物资激励等方法,引导广大村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参与创建“美丽庭院”、“美丽街巷”、“美丽广场”等工作,让村民切实增加参与感,自觉珍惜现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图文/王星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