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珍藏在京西大山深处的古村落爨底下
我与永庆和老温约定去京西沿永定河到爨底下古村落游览。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开车出发,先去五路居接上永庆,再到门头沟区的永定河畔接上老温,我们三个老战友向爨底下村岀发了。先上石担路再转国道,一直沿着永定河畔前行。这是一条依山傍水的山涧道路,路面不宽,但很平坦。沿途风光秀丽,景色如画,有很著名风景区,并建有观景区。我们在一处半山腰的观景台停车,拍下了永定河边山坳中村落和远处的山景。
到了雁翅将车停在村口,步行到雁翅火车站去看看。这是丰沙铁路线上的一个火车站,我每次坐火车回张家口,都路过雁翅站。这个车站客车只是通过,已停办客运业务,我们进车站里看看,正好有一列货车通过。北京到张家口已通高铁,普通客车减少了很多次,通过雁翅列车会更少。
中午12点多钟到达了北京最美的乡村——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距北京90公里,海拔米,村域面积5.33平方公里。该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明代建村,村内祖先随山西移民至此,建立了这座韩氏聚居之地。这座古村落,整体上分为上下台面,以龙头山为中心展岀一组放射状扇形建筑群。建筑分布严谨和谐,变化有序,现存有清代民居74套,间。这里是北京市最美乡村,也是中国传统村落,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据说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婚后所生三子,为: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子分三门,即:东门、中门、西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还相传是因为爨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热。所以姓韩,谐音寒。
我们先在爨底下村民俗1号院吃午饭,点了一个铁锅炖鱼,一个红烧农家水豆腐,又炒了一个砍瓜(一种外形像冬瓜,但砍上一段还能继续生长的瓜,我是第一次见,第一次吃),老温要了一瓶二锅头。我和永庆大快朵颐填饱肚子,抓紧时间去游览;而老温因来爨底下村游览过,他则在细嚼慢咽地品菜饮酒。
我和永庆沿村头的上山台阶前去北山坡的关帝庙,再沿石台阶向西走到爨底下村的最高处俯瞰整个村落。又沿村落中的石板路到一座座居民宅参观,几乎从上到下,从东到西走遍了每条巷道,每座宅院。古村落保存下来,并维护得十分到位,大部分宅院都开发成以接待民俗和餐饮一条龙服务,各具特色。
我们走进“乡情村史陈列室”,详细了解了爨底下村村史概貌,民风民俗,并参观了“红色文化展室”。
爨底下村有很多四合院,据介绍这里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等地方。相同之处是正房、厢房的大小,门楼、中轴线的选址,完全靠风水学所规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建筑思想相同。在工艺上也讲究干磨细摆,磨砖对缝。不同之处是,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二进院中,内宅与外宅的中轴线上,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开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条砖墙裙。门和窗的窗棂多富于变化:工字锦、灯笼锦、大方格、龟背锦、满天星、一马三箭、和斜插棂字等。地基四周全用条石砌成,房两侧墙腿下有迎风盖板,其石雕花纹繁多而不雷同,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纹或花卉吉语等。
有一处保护完好的财主大院,又称广亮院,位于全村中轴线上地势最高的地方。该院前后两进,前院有东、中、西三跨,构成一个大四合院,共有房45间。财主院的门楼设在每跨院的东南角,面阔进深各一间,装饰精美,为“广亮大门”。
爨底下村的四合院前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后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建座山影壁。影壁造型十分精美,每座影壁上有帽,中有心,下有座三部分。每个院落的影壁不尽相同,但都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装饰华美。影壁的主要功能是显豪富、壮观瞻、避邪气、迎吉祥。
在爨底下村到处能够看书写的一个大大的“爨”字,“爨”字成了古村落的标志,成了农家院接待游客的招牌。“爨”字,读音:cuan,读去声。这个字笔划达30划,很复杂,很生辟。为好写好记,当地人编了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爨底下村街道巷口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铺路,质地坚固而漂亮,经过几百年的人来人往,铺石被磨的锃光瓦亮,也十分光滑,走在上下坡的石板路上要格外注意小心。
明代老村遗址,清代民居院落,被日寇烧毁的房屋,古村落变迁留下的废墟,不同年代留下的壁画标语,还有古碾、古磨、古井、古庙等等,使人感到历史的苍桑而凝重。走进一个个院落,漫步在大街小巷,仿佛是在穿梭历史长河的昨天,又有一种信步悠闲自得其乐的感受。
为方便来爨底下村旅游,在大街小巷开发了有很多民俗客栈,有的是在原古民居改造成的,也有的是仿造古民居新建的。民俗客栈吃住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也干净卫生。常年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人们,若有空闲时间,来古村落住上三两日,体验民风民俗,享受世外桃源的宁静和古朴,是很不错的选择。
村口东北半山腰的关帝庙
古村落对面东南山腰上的奶奶庙
村中西北部的五道庙
我和永庆从村落的西头沿着村中的主街道走到东部,按指示标走上村南面的山,沿石阶去找观景台,途中有一座送子娘娘庙。南山的娘娘庙与北山的关帝庙遥相对应。通往观景台的长而陡,并两旁树木茂密,几乎挡住了山下的村落,找不到拍摄爨底下村全景的理想位置。我找到一处稍微灌木矮些的地方,高高举起手机,拍了几张村落的全景照。
我站在爨底下村对面的半山腰,整个古村落尽收眼底。爨底下村整体上分为上下台面,以龙头山为中心沿展出一组放射状扇面形建筑群体,村内道路趋山而行,上下两个台面分别有一条平行于等高线的主路,两条主路加上众多山道和院落之间的巷道四通八达。依照地形地貌的不同,宅院朝向也不同,形成了密集型的山地立体布置方式。
鸟瞰村落的整体布局形如“葫芦”、又像“元宝”、建村者意在取“福禄”、“金银”之意,为古村环境赋以吉利的寓意。
我引用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本篇的结束语。罗哲文先生对爨底下村评价:“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作者:侯忠
责任编辑:黄素梅《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