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作敏原创丨王庆坨轶事之心中的九沟
王庆坨轶事之心中的“九沟”
文/曹作敏
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作敏老师,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王庆坨“九沟”的传说。旧时王庆坨四面环水,几条大的河流,都汇集在王庆坨西南侧,所以,这里大片水域相连,周围土地肥沃,均属“九沟”的范畴。依河形成的三角淀,成为王庆坨村庄的源起。在王庆坨的文化传承中,“九沟”成了标志性存在。曾经春风十里,繁华如梦的“九沟”,依然令人魂牵,令人于暖心中思索。希望能通过此文,弘扬王庆坨历史,并把前人的不懈精神,发扬光大。不周之处,敬请见谅!
.
《王庆坨轶事之心中的“九沟”》
(一)
千年运河历千年穿津沽大地,
流淌史册;
永定河越三省两市汇运河永定京畿,
注入海河;
大清河、子牙河曾于此多河汇聚,
成汪洋泽国。
除却热河的“八沟”美景,
构成吸引乾隆巡幸的“九沟”神奇,
就定位在四面环水、中间凸起的王庆坨西南侧。
.
翻开历史的画卷,
走访民间的传说。
有多少王庆坨“九沟”的壮美,
被激活:
历史上的“九沟”,
在王庆坨九里横堤的西侧。
水量充足,河道宽阔。
灌溉着两岸,土地肥沃。
多条水系在此相遇后,
形成一望无际的大淀,
水域辽阔。
村庄王二淀,
就坐落在九里横堤和方官堤衔接的高坡。
.
站在高坡上东南而望,
淀上水雾氤氲,
河中帆影绰绰。
四通八达,渔业繁盛,
供养着一方百姓的生活。
西望九里横堤,
花柳争艳时,
如绿色长龙,于春光中长卧。
永定河下口,
河水茫茫,荻花盛开,
吸引着八方来客……
传说中的王庆坨“八景”中,
“东淀帆影”“西堤垂柳”“河口荻花”,
构成了“九沟”最壮美的景色。
.
由于多河交错,
雨季来临,
也造成了王庆坨和方圆百里的土地,
水患众多。
就有了康熙爷多次来王庆坨阅示“九沟”,
均驻跸在王庆坨“翰林院”的曹家,
实施治理洪涝的举措;
有了雍正、道光数次改移永定河口,
和最著名的“乾隆爷逛九沟”的戏说;
有了方观承落难王庆坨,
被老僧救起,
后成直隶总督,治理河道,
亲自监修王庆坨的西堤、南堤,
以阻北犯的大清河。
为铭记其不朽功绩,
改“土堤”为“九里横堤”“方官堤”,
一直沿用至今,
在王庆坨人心里镌刻;
有了直隶总督于化龙,
遗言百年后葬在此风水宝地,
差点儿羽化成龙,
取大清而代之的传说……
乾隆十八年,《重阅永定河》,
亲自撰文,勒石立碑,
留下“龙亭子碑”珍贵的碑刻。
.
由于辽元时期,
王庆坨已成村落,
到明清时形成一定规模。
所以,这里一直交通便捷,
以经济繁荣,声名远播。
曾经的“九沟”,
不管是水的浩瀚还是多彩的自然,
都让其作为风向标,
在雍南重镇和方圆几百里苍翠绰约着。
随着“神针曹”先祖,
被御赐葬在此地,
随后的张家、杨家、李家等大户,
也陆续把先人安葬于风水较好的附近田野、堤侧,
以期护佑后人,发挥余热。
村庄四合庄(昔日的曹老坟),
就是“九沟”历史的见证者!
(二)
一段段经历,一辈辈传说,
几个世纪就这样走过。
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九沟”还保持着原貌,
风采依然地执着。
六七十年代,
由于上游截流,
下游大规模平整土地、根治海河,
造成大片水域消失,
“九沟”干涸。
昔日的“九沟”风貌,
变成沃野千里,
依然以大地母亲的胸怀,
供给着子民的生活。
.
未曾远去的历史,
在空中闪烁。
斗转星移,
留下沧海桑田的诉说。
时代变迁,
在前进中摸索。
物是人非,
没有人去苛责历史的功过。
也许,“九沟”作为一种存在,
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也许,作为曾经被遗落的星辰,
又重新融入了璀璨的星河。
但,它作为一种不可磨灭的文化,
已沉寂在笔下生辉的历史,
沉寂在茶余饭后的王庆坨,
沉寂在津沽大地的不朽传说……
.
也许是历史的渊源,
抑或是王庆坨的福泽。
年,
南水北调的大型水库,
又因缘际会地落座在九里横堤的西侧。
时光没有慢待,
岁月没有蹉跎。
几十年来,
人民生活安定,
堤内堤外一片丰收祥和。
工业农业发展迅速,
高速路也在九里横堤、方官堤的上空穿过……
.
有一种情动,
是捕捉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星火;
有一种责任,
是启发心灵贫瘠的人走出荒漠;
有一种敬畏,
是直面自然与历史时的冷静思索;
有一种传承,
是于情怀难以割舍中,绵延福泽!
“心中的九沟”,
终会于清浅的时光中,
许你安然,护你蓬勃!
(三)
舟楫辐辏泛清河,
水陆交通任舟车。
河口荻花春色染,
西堤垂柳长龙卧。
方官堤上芳名存,
九沟龙亭石碑勒。
时代变迁终须记,
留待后人再传说。
(完成于年4月)
曹作敏(女),笔名:那海啊!天津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喜欢读书、喜欢远方、喜欢于生活的点滴处,发现并启迪人生智慧!乐观向上,感染力极强。闲暇时也喜欢回忆、喜欢用文字抒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