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明君排行榜
第一位:杨坚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庙号文帝。
为什么他会排在第一位呢?这里不多做赘述。他在我心中是真正的最开明的、最英明的、最有能力的皇帝。
第二位:嬴政
嬴政,嬴姓,赵氏,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大都是他的负面;其实秦始皇对历史的功劳是绝对大于过失的。因为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任皇帝,用现在的话说是没经验,“王”和“皇帝”完全是两个概念,秦始皇首创,可能多多少少不够熟练。后人却完全可以总结他的成败,自行成一套制度。
秦始皇兵马俑展"在南昌展出南昌新闻网讯10月2日是“大秦雄风——秦始皇兵马俑展”在南昌展览的第三天,记者来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看到市民佩戴着口罩,有序排队等候入馆,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并在入口处测温安检进馆。“大秦雄风——秦始皇兵马俑展”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在南昌共同举办,展览将持续三个月,至今年12月结束。1:统一全国,实现社会稳定。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年至公元前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并且稳定了社会,人民能安居乐业,再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
2:建立一系列专职强权制度。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秦始皇的一系列政策被后人沿用,并且效果很好。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越族地区的开发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5:开垦荒地,迅速发展。
战国时期,因为大量的战争,使许多的土地全部都变成了废墟,不能耕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迅速把这些荒地全部开垦出来,种上粮食,全国萧条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复苏。
6:修筑长城,建立防御工事。
长城是过在当初、功在千秋。因为这一条防线,匈奴人(胡人)打不进来,国家得到了稳定、人民得到了安居。后来,长城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中国流下了永不枯朽的文化遗产。
3、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姓刘名彻)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在中国历史画卷中,汉武帝的杰出贡献是不可泯灭的。他在位的50多年里,中国社会的政治、以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他开通和西域各地的联系,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促进世界文明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位: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众人皆知,唐朝是我国诗文最鼎盛的时代,出了很多的大诗人,这些无不是李世民的影响。
李世民虽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做法令人不齿,可他当上皇帝后是人人爱戴、推崇,说不定李建成当皇帝唐朝还兴盛不起来。
提起李世民,人人都知道,要问中国封建时代哪个皇帝最有名,毫无疑问就是李世民,李世民简直就是皇帝的“代言人”。为什么李世民这么有名呢?那和他的一生功绩是分不开的。
李世民在位23年,但他的成就足矣和康熙、乾隆(在位时间长)比肩,甚至更多。下面就来看看李世民有哪些功绩。
1:经验总结,选官任贤,大度纳谏。唐太宗在即位之后便从尉迟敬的劝说:杀人过多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因此,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因为唐太宗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使得新的中枢决策班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除了唐太宗的原来属下,还有李建成原来集团的人,在新的领导集团里,因为李建成的消失,使原来互相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共同为国家筹划方略,人才的最大限度的保留是贞观之治能够出现的很重要的原因。
领导集团顺利组成之后,唐太宗又和大臣们共同总结了隋朝的灭亡教训。对于隋朝的兴亡,唐太宗是亲眼所见,有亲身体会的,在他眼里,隋朝本来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大帝国,经济实力尤其雄厚,所以隋炀帝才能有条件向西域商人炫耀,请他们来,还用上等的物质生活招待,最后还赏赐很多财物。据估计,隋朝当时储备的粮食够五十年用的,但隋炀帝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使这个庞大的实力雄厚的帝国分崩离析,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为了使唐朝长治久安,唐太宗认真地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总结出了三种原因。第一,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第二,生活腐化堕落,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第三,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2: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
唐太宗即位之后,在提倡接见方面为群臣做出了表率,他最初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修建的,都很破旧。同时,他还禁止铺张浪费的厚葬习俗,明确提出要求,即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都要严格遵守。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唐太宗也明令禁止。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的风气,出现了许多廉俭大臣。如户部尚书戴胄,由于生前生活简朴出了名,死后家里连个祭祀的地方都找不到。至于魏征更是如此,一生也没有个象样的正屋。
为了管理国家,唐太宗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的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除律外,还有令、格、式,法制成了完整的体系。令是规定国家各种制度的法典基本上包括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格也相当于律,是皇帝对国家机关或个人因时因事而颁行的诏书汇编。式则是国家机关经常和广泛适用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令、格、从积极的方面来规定国家机关和官民人等应当遵守的制度,而律则从消极方面规定违反令、格、式以及其他一切犯罪的刑罚制裁。四种法律形式互相协调,体现了唐朝立法技术的高度成就。唐太宗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这包括: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3:实现民族团结。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也值得称道,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和睦共处的黄金时期。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的宽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洽。唐太宗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采取和亲政策,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然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
唐太宗一生兢兢业业,为当朝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开创了大唐盛世,也向全世界展现了强国风采!
第五位: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年号康熙。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所有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康熙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康熙的功绩。
1:平定三藩,稳定统一。
三藩是都是明将,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其次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是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从顺治开始,他们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甚至竭全国之财,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年,依然未见好转,钱粮仍然大半花费在三藩,而三藩却在自己的领地,不买朝廷的帐,设立税卡,私自铸钱,圈占土地。甚至他们自己选派官员。因此康熙帝决意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这便有了二十岁的康熙,力排众议,乾纲独断,下令撤藩!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了削平三藩的胜利。
2:抵御外敌,赢得自主。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尼布楚、呼玛尔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领土。这是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3:收复台湾,维护主权。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老毛子手里夺回台湾,郑经继位,奉南明正朔。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抓住郑经死后,其子年幼、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征讨台湾,最终率军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并驻防台湾。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健康的发展。
4:善治蒙古。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康熙亲征漠西的准噶尔部,打败噶尔丹。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康熙时才算得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5:兴修水利。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清军入关后,又跑马圈地,不利于农业恢复。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时,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还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生产得以恢复。
第六位:赵匡胤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
赵匡胤的皇位很多人说是捡来的,这种问题无从考证,有人说陈桥兵变中为什么偏偏是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有人说那是赵匡胤设计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是赵匡胤对当时的历史确实做了很多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结束分裂乱世,统一全国。五代十国,群雄割据、战火频繁,民不聊生、水深火热。所有老百姓都在夹缝中生存,如同蝼蚁般被战争摧残、迫害;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经常大打出手,整个中原乱成一团,文化不统一、思想不统一、所有的一切都不统一。直到赵匡胤称帝,终于结束了中原大地分裂割据的局面,他听从宰相赵普的策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逐步解决了地方割据政权,实现了大统一,把百姓中战乱中解救出来,再一次“书同文、车同轨”。
2: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用“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武夫乱权在唐朝末年尤其兴盛,这也是国家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极大的压制了文化发展,这也是“五代十国”乱像产生的重要原因,赵匡胤登上皇位以后,及时总结乱世之音,可以从侧面看出赵匡胤治理有方。
3:励精图治、兴修水利、依法治国,减轻赋税。宋代是彼时世界经济顶峰,赵匡胤功不可没,他重视生产,不管是农业、手工业、还是重工业。他鼓励生产,所以减轻赋税,百姓得以在战乱后休养生息,专心致力于国家的建设。赵匡胤励精图治,采用以文治武、文武相辅的方式治理国家,使得国家各方面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宋太祖的过失也是后人皆知的,比如太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不强,奸臣把持朝政。还有选错皇城,无险可守,但是这些并不影响赵匡胤的功绩。
7、忽必烈
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认为,忽必烈的“历史功绩”在于他接受了汉文化马可·波罗将忽必烈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称赞忽必烈是“人类远祖阿丹(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并认为这是“彼实有权被此名”。
第八位:朱元璋
朱元璋,苦命出身,从小就是个放牛娃。后来参加起义军,一路打拼,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谥号太祖。
朱元璋是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战略家。
朱元璋在位有几大功:1:推翻元朝,实现正统(从史书上来看),今天当然是民族团结一家亲。2:创建的一系列维权制度,加强中央统治。3:勤政,体恤民生。
推翻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创立的王朝,在封建历史上,元朝对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是采取压迫式、剥削式的统治,比如汉族女子在出嫁前,要把第一次给蒙古人,比如汉族男丁是天生的奴隶等等。朱元璋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是解救了除蒙古族以外的民族。
创建的一系列维权制度。朱元璋虽然在创建这些制度的时候免不了酷刑以,但是这并不影响制度的实用性。比如锦衣卫,锦衣卫虽然在后面政治格局影响下变了样,但是确实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有助于皇帝了解文员百官的一举一动,朱元璋创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监视,监视文武百官的动向:有没有贪赃枉法、有没有懒政、有没有不折不扣的落实皇帝的任务等等。还有废除丞相制度,皇帝事必躬亲,这也有利于工作的落实,皇帝也能及时的了解民间疾苦。
勤政,体恤民生。朱元璋本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出身,所以他更比其他人了解底层人民的所思所想。百姓最恨什么?莫过于贪官污吏、腐败、官官相护,有苦不能诉、有冤不能伸。朱元璋在这上面就做的很好,他上台以后,革新政策,思百姓所思、想百姓所想,真正的做到了人民的国家人民做主。
当然,朱元璋的某些过于偏激的做法百姓和官员也怨声载道。比如诛杀功臣,这是所有皇帝的一个通病,所谓鸟尽弓藏就是这样吧,还有酷刑,让每个人心惊胆战;特别是锦衣卫,也是弄得人心惶惶。
以上描述,朱元璋排在第八。
9唐玄宗(李隆基)公元前(.9.8-.5.3)
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被当朝称为李三郎,母窦德妃。
元年年驾崩于长安神龙殿,去世前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唐玄宗代表作:
《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中国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
第十位:武曌
武曌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67岁)最大的皇帝。武则天年少时被李世民召入皇宫,封为“五品才人”,后又和李治产生感情。
武则天在位的几大功:政治清明、发展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
政治清明。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其中大家熟悉的狄仁杰就是被武则天破格录用。
发展经济。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
文化发达。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国力强盛。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武则天的过,大家都知道。手段残忍、嫉妒心强、疑神疑鬼。不过对于历史格局来说,武则天是相当不错的一位皇帝。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