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北京居民生活用水
颐和园里的团城湖,不仅满载着清澈汉水,还承担反向输水的重任:如果密云水库的水不够,南来汉水可反向补充到密云水库。最大储水容量万立方米的团城湖调节池,则相当于3个团城湖的调蓄量,调节池的分水口将汉水分给首都各家水厂,再通向千家万户……目前,北京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73%来自丹江口水库,汉水成为北京居民主力水源。监测结果表明,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总体向好,总干渠与丹江口水库水质均为二类以上。
团城湖调节池,相当于27个艳湖公园水面面积
冬日,行走在阳光下,仍凉风阵阵。
年12月9日上午,在团城湖调节池,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女讲解员张新,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北京有两个团城湖,一个位于颐和园昆明湖西侧,一个位于颐和园南墙外。
年12月9日,本报采访组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团城湖调节池,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风景如画。
昆明湖西侧的团城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其内,然后分流到北京城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确定在团城湖后,因其蓄水量有限,年底又在团城湖南墙外开挖了一处湖泊。因其北邻团城湖,且有水道与之相通,故名“团城湖调节池”,泛称“团城湖”。
“团城湖调节池是南水北调北京市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北京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提高供水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在团城湖管理处南水北调工程展室,张新介绍说,团城湖调节池于年6月建成,平均水深5米,水面面积33万平方米。由进水闸、调节池、分水口和管理设施4部分组成,调蓄容积万立方米,最大储水容量万立方米,相当于3个团城湖的调蓄量。
池水蔚蓝,烟波浩渺。放眼望去,团城湖调节池有亭台拱桥点缀其间,有野鸭飞鸟穿行水面。按照十堰市艳湖公园约平方米的水面面积推算,团城湖调节池相当于27个艳湖公园的水面面积。
坐上电瓶车,记者绕团城湖调节池一周,扑面而来的有南水北调明渠纪念广场、南水北调纪念墙、团城湖明渠、团城湖调节池、10多种参与中线工程建设的大型实物设备。
同一个地方,迥然不同的景象。记者的思绪回到年12月3日上午,首次踏访团城湖调节池时,调节池已全部开挖完毕,工人正在做池底防护处理。
饮水思源,专门留米明渠通向颐和园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起自房山区北拒马河,地下暗管经房山区,穿卢沟桥永定河,过丰台,再经过长约13公里的西四环暗涵工程继续北上,便抵达中线工程的终点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在进入颐和园团城湖之前,有米长的明渠,清澈碧绿的汉水,从这里缓缓流进颐和园,进入首都各家水厂,再流向千家万户……
“颐和园里的团城湖不仅满载着清澈汉水,还承担反向输水的重任。如果密云水库的水不够,南来汉水可反向补充到密云水库,使后者不用再靠天吃饭。”陪同记者采访的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宣教中心干部张雅丽说,“中线通水以来,北京市用好南来之水,压采地下水、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了快速恢复期。”
连接密云水库和南水北调来水的团城湖调节池。
据了解,团城湖调节池东北侧设置环线分水口及水质化验室、办公用房、加氯投加间等设施,主要承担向第九水厂、第八水厂和东水西调沿线水厂的供水任务,设计分水流量每秒28.3立方米;西北侧设置燕化田村分水口及水质化验室、办公用房、加氯投加间等设施,主要承担田村水厂的供水任务,设计流量为每秒6立方米。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分水口闸门全开,以满足供水要求。当调节池停止供水时,关闭分水口闸门。
“在长80公里的北京段,惠南庄泵站到大宁调压池50多公里,采用的是2.2万多根PCCP管道进行输水,剩下的是暗涵工程及末端米团城湖明渠。”张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米明渠,是专门留给受水区群众参观所用,同时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饮水思源!明渠里流的不仅是碧水,还载满了丹江口库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家住河北省承德市的张新,每个星期都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解。她渴望有机会到丹江口水库走一走、看一看。
与张新一样,作为地道的北京人,团城湖管理处宣教中心干部易天楚也希望去看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天一色。他感慨道:“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73%来自丹江口水库。监测结果表明,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总体向好,总干渠与丹江口水库水质均为二类以上。
年11月27日上午9点半,北京市政协和十堰市政协开展了以“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利用与对口协作”为主题的网络远程连线活动。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幸福家园小区的赵飞艳,打开水龙头接了一盆水准备洗菜,水质清澈。赵飞艳笑着说:“用上南水北调的水之后,水碱变少了,沏茶都感觉更香了。”这一幕,被真实地反映在北京市政协和十堰市政协网络远程连线画面中。
“烧水壶里的水垢明显少了,口感也绵软了。”采访中,易天楚有着同样感受。
资源型极度缺水,特大城市“喊渴”
北京拥有两千多万人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有着多年建城史和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着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团城湖调节池成了鸟类的乐园。
北京没有天然湖泊,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原来水资源就严重匮乏的北京,多年来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只有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0。
北京是资源型极度缺水特大城市。供给北京城生活用水的密云水库,年至年库存水量急剧减少。到了年7月,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蓄水量一度降至6.9亿立方米。全市超过70%的用水量,只能靠抽取地下水维持。如此一来,北京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持续下降。
尽管从年后的10年里,北京通过各项节水措施,万元GDP用水量已下降近七成,22%的用水也已被再生水替代,但地表水稀缺的现实、用水量增长的趋势依然难以改变,地下水位依然在逐年下降。
远水解近渴,全程碧水自流到北京
干渴的华北大地,迫切需要新的水源,而千里之外的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亿立方米,是黄淮海三河总径流量的近7倍。清澈的丹江口水库优质水能否北上?
历经50年论证与规划,耗时11年建设与施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年12月12日14时32分正式提闸通水。通水时间定在14时32分,是因为中线工程总干渠全长公里。其中,至北京的总干渠6公里、天津输水干线公里。
经过15天的“一江清水向北流”,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这成为世界水利史上难以忘记的时刻。
这项世界级调水工程,汇聚了数十万建设者的汗水,还有几十万库区移民的无私奉献。
据统计,所有干支渠加起来,总长达到公里,混凝土浇筑量万立方米,是三峡工程的两倍,可谓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大奇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也预示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调水梦变为现实。
时间倒转到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启动。加高工程历时近8年,“穿衣戴帽”升级改造后的坝体变得更高更厚,不仅丹江口水库库容量能满足调水需求,水位高程同时可达到米,比北京团城湖终点水位48.57米高出多米。这就意味着,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水,不需要泵站逐级提升,便能实现全程碧水自流到达北京。
一滴水,从丹江口水库流出,奔腾一千多公里;一份情,从秦巴武当山走出,跨越半个多世纪。
每一滴水的重量,都是凝结亿万年天地精华的沧桑!
大江北去,碧水情深。团城湖不是终点,北京是她又一个温馨家园。(文、图/记者朱江张建波张萌编辑:柚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