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钢园最钢最时尚
来源:海外网
首钢夜景。
首钢园秀池。(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沿北京长安街一路西行,永定河畔的首钢老厂区变了模样。
高炉矗立但不见烟尘滚滚,厂房依旧却不再机器隆隆。群明湖波光粼粼,秀池边芦苇荡漾,景观步道延伸交错,无人车行驶自如。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厂区西侧穿流而过,西山山脉形成天然“绿色屏障”,昔日的“钢铁之城”已变身为空气清新的高端绿色生态园区:冬奥组委在这里办公、科幻园区在这里落地、文创产业在这里聚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光点亮百年工业遗存,将首钢园笼罩在历史沉淀与现代光影之中。年建立的首钢,已走过百余年风雨。这片京西热土承载着共和国工业发展的记忆,书写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传奇。北京申奥成功后,首钢自觉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和北京城市定位要求,实施钢铁业搬迁调整,到年12月,这里全面停产。10年后再看这片曾经钢花四溅的土地,新的故事已悄然发生。
炼铁高炉变身多功能秀场
原本用来炼铁的三高炉外部被灯光照得通红,蓝色光柱穿插其中。在三高炉内部,人们置身于主体高炉、热风炉、重力除尘器和干法除尘器等工业构筑物之间,伴随着炫酷的灯光和动感的音乐,新车以环绕高炉内二层一周的方式闪亮登场。
这是年11月23日晚,在首钢园举办的奔驰新车发布会。在现场,数百人见证了这次别有创意的展示。通过媒体,更多人感受到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惊喜碰撞。发布会效果超乎预料,三高炉随之“一炮走红”。
在首钢老厂区,三高炉是冶炼体系中最典型的一条生产线,是首钢第一座炉容超过立方米的现代化大型高炉,曾是一座对北京乃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炼铁高炉如何变身时尚秀场?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高级工程师周婷告诉记者,这背后凝聚着首钢人的巧思。
“改造中最难的是找到空间和功能的契合,空间已经是已知条件,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功能,像水一样流动在炉体里。”周婷说,此前没有高炉主体民用化改造的先例,没有成熟的规范和标准。原本团队想用三高炉做博物馆,发布会后,他们意识到,高炉内有释放更多可利用空间和平整场地的可能,适合做发布会和秀场,就朝着这个方向改造。
三号高炉改造项目总设计师薄宏涛回忆,他的设计是从读懂两万多张图纸、反复向首钢设计院总工艺师讨教和在高炉上的一次次攀爬开始的。的确,早期工业遗存的建造图纸不准确,团队需要在现场不断纠偏。主要炉体结构和铁锈色钢质外表面需要保留,但高炉内原本管路密集,以前的炉渣、炉灰怎么处理,保留哪些、拆除哪些还得全面梳理。
团队将老首钢的高炉设计师请到现场,与新的改造设计师充分对话。周婷说,“这是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每一砖一瓦的用处,更清楚三高炉的肌理脉络。当然,我们也想让他们见证三高炉的再生。”
别看只是一个高炉的改造,每一个细节都不简单。周婷介绍,因年深日久,高炉被锈蚀得厉害,除了用高压水枪清洗除锈,首钢团队还研发出一种保护漆,含90%的透明度,能够像琥珀一样,将原有遗存包裹起来,不让它继续被蚀。这样能将锈迹斑斑的原貌封存起来,使特殊的“旧”效果保持常“新”。
得知三高炉变成时尚首发地,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首钢工作过一年的资深媒体人高严感慨万千。在他印象里,首钢是响当当的好单位,食堂、澡堂、宿舍、幼儿园、医院、副食店等一应俱全,有好多家庭一家几代都是首钢人。那时的首钢工人因为收入高,常骄傲地说:“首钢骑摩托车的多,穿皮夹克的多。”
不过,这份工作也很辛苦。高严是轧钢工,炉坑里有℃,钢锭是℃。冬天在炉坑前工作,“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夏天,大汗淋漓,暑热难耐。一年四季,到了饭点,混合着机油味儿的饭菜香味扑面而来,那是独特的首钢记忆。尽管首钢是工业时代的骄傲,但当时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白衬衫穿一天,领子都黑了。”高严回忆说。北京市要绿色发展,钢铁产业必须转型。
高严还记得,首钢老厂区停产时,许多老工人流下伤感的眼泪。近年来,钢铁主流程停产后的首钢老厂区,成为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正在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冬奥组委会、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等相继落户首钢北京园区。北京卫视跨年冰雪盛典、电竞北京、“景贤计划”全球发布会、中国科幻大会等越来越多的品牌新品首发活动和大型发布会,都选择在三高炉举办。在首钢人眼中,炉子重新“燃”起来了!
天车“空姐”转行冬奥讲解员
“大家好!欢迎来到首钢园参观指导。以前,我就在这里工作、开天车……”43岁的姜金玉如今是首钢园区服务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讲解员,每当讲到这个开场白,观众们脸上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什么是天车?钢和铁有什么区别?以前的老首钢人现在怎么样了?……一系列疑惑纷至沓来。
原来,姜金玉年进入首钢工作,在炼铁厂开天车。天车,即桥式行车,是炼钢厂必不可少的大型起重设备,横架于车间、仓库半空,可以应用于钢渣、钢水、钢坯、铁水等流程的吊运工作。作为天车驾驶者,姜金玉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距离地面二三十米高的天车里高空作业。在首钢,不少女工都从事这样的工作,她们还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号——“空姐”。随着首钢转型发展,“首钢空姐”姜金玉落地了,成为了冬奥组委的一名讲解员。
转行冬奥讲解员,姜金玉很不适应。“以前我的工作是操作设备,每天8点开完班前会就上岗,我这个岗位是独立操作,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但讲解员必须与人交流,所以心理紧张是最难克服的。”
最初,领导让姜金玉做冬奥组委讲解员,是希望通过自己人的嘴说出首钢的故事。姜金玉也知道,她是大家了解首钢的窗口,“在天车上我是很自信的,操作相当熟练,一分一毫都不带差的,从来都是安全生产。对于新的工作我没自信,但是很喜欢。我决定坚持下来,把首钢的精神和文化告诉更多人。”
为了胜任这份工作,她从零开始练习,针对不同嘉宾写了多个版本的讲解词,甚至有时候边炒菜边背讲解词。姜金玉常常把身边的故事穿插在讲解中,透露出的首钢人“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朴素精神常常让观众潸然泪下。自年至今,姜金玉已经对外讲解了多场,接待过国内外各界的5万多名来访者。
“我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让大家对首钢人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们不仅能够拿铁锹、抡大锤、开天车,还能够从事有文化气息的工作。没有首钢就没有我,以后我要坚定地陪着我的钢厂一直到老。”姜金玉说。
首钢工人大多对首钢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与姜金玉一样,李红继也是首钢转型发展的一分子。在他家的箱子里,至今珍藏着一套以前他作为炉前工时的工作服。那是特制的阻燃服,颜色为白色,袖口带扣子,由于加了石棉,又沉又硬。脱下旧工服,换上一身新的西服套装,李红继成了冬奥物业事业部安全主管。
许多人想不到,对李红继来说,转型的第一个困难,居然是系领带。
炉前工,负责高炉的出铁工作。以前没有先进的设备,需要炉前工拿着大锤和铁锹,把炼好的铁水放出来,运到下一道工序——炼钢。炉前工们与度的铁水距离就1米,尽管穿着耐高温、耐火的阻燃服,还是10秒钟身上就会冒烟。
“我们炼铁工人,平时五大三粗的,只有自己结婚的时候打过一次领带。但是,咱们去冬奥组委办公区上班的时候,要求穿制服——不仅要穿白衬衫还要打领带。”这可难倒了李红继,他说,“同事从网上搜索有关打领带的视频,对照着视频上的步骤,哥儿几个就一块学,然后要么面对面,要么自己对着镜子,互相挑毛病,互相指正。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就把打领带这个‘难题’给解决了。”
如今,李红继负责冬奥组委办公区的消防安防,有时也做参观接待,每次经过自己之前工作的三高炉,李红继都暗自开心。“以前听说老厂要改造,我特别怕这些建筑留不住了。现在看到工业遗产都保留下来,还能变得这么漂亮,熟悉的‘老朋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我们由衷高兴!”
工业遗产上榜“网红”打卡地
要说北京有哪些“网红”打卡地,如今的首钢园区绝对名列榜单之上。年10月,首钢厂东门广场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小程序预约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从首钢厂东门新址广场进入,一路往北,大约走5分钟的路程,便来到了首钢空中步道。群明湖北侧的空中步道长约米,顶层平台距离地面近12米。步道利用现状架空工业管廊及通廊系统改造而成,主线宽度为4—6米。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范值慎介绍,空中步道全长约3.2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空中步道,比纽约高线公园长3倍多,可以为游客带来不同层次的观景、休憩、健身体验。
记者登上这段步道,碧波荡漾的群明湖、四个标志性的大冷却塔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尽收眼底,新首钢大桥的“合力之门”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大跳台旁边,原首钢园区内部的发电厂正改建为香格里拉酒店,楼高6层,将服务于年冬奥会。在道路的另一边,还能远眺俗称“四块冰”的冬奥训练场馆以及坐落在石景山上的功碑阁。
形似一只高跟鞋的滑雪大跳台以敦煌飞天为设计意象,不仅满足比赛训练的功能需求,更将作为景观雕塑,成为全球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大跳台场地,成为“活”的奥运遗产。负责大跳台项目保障服务的杜美会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年冬奥会,这里将产生4枚奥运金牌!”
再往里走,就到了标志性建筑三高炉。与三高炉紧邻的秀池,原名秀湖,始建于年,原用于储存炼铁生产的循环水。改造后,秀池地上部分变为水上景观,地下部分为能存放辆车的地下车库和圆形下沉式展厅。天气晴好时,雄伟的三高炉倒映在秀池中,为满园的硬核工业风增添了一丝灵动和柔美。在这里留影一张,成了游客的必选动作。
由原首钢炼铁厂一、三号炼铁高炉压差发电站改建而成的星巴克门店,同样是必到打卡点。这家分店被称为星巴克“全球最‘钢’的一家门店”,与西侧冬奥组委办公地、东侧干法除尘设备、北侧的工舍酒店、南侧的三高炉与秀池,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形成了后工业时代的独特风景。许多人来此不光为喝咖啡,也为一睹建筑设计的美感。
“城市织补”是首钢园改造中被广泛运用的理念,正如同织补衣服时增加布料一般,工人们在曾经的工业建筑上增加功能性建筑,许多炼铁筒仓、料仓,已“华丽转型”为现代创意办公空间。冬奥组委办公地,就由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改造而来,筒仓上镂空雕刻出直径一至三米的圆孔,成为富有灵动气息的“外骨骼”,也方便采光。
如今,首钢园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初步形成,创新式设计令人赞叹。年8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看到首钢的工业遗存,称赞首钢工业园区的保护性改造是很棒的一个想法,这个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说是领先的,做出了一个极佳的示范。在国际奥委会第次全体会议上,巴赫再次称赞“北京首钢园区工厂改建是奇迹”,是一个“惊艳世人”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始建于年的首钢,前身是北洋政府创办的龙烟铁矿石景山炼厂,百余年来,首钢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缩影,不少高光时刻已载入史册。如今进入园区,科幻元素、潮流运动、无人科技、冬奥足迹遍布,首钢园正逐渐完成蜕变,向世人显露出多种炫酷的姿态。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晓明表示,首钢是一座“双奥之城”,夏奥休眠了这座城,冬奥又将它唤醒。在奥运的赋能下,首钢老厂区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现在的首钢,不只有“炫酷”和“网红”的标签,更是一个希望之城、未来之城,正在加快向“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定位迈进。(本报记者叶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12月17日第05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