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京南文脉传古苑风韵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
编者按:
12月8日,首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兴区举行。论坛由光明日报编辑部和北京大兴区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是近年来国内首次专门针对南海子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论坛。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天津大学教授、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王其亨等业界知名专家,围绕南海子文化内涵、历史地位、发展方向进行学术研讨。
光明日报记者张景华董城
“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笔下的北京南海子,沼泽、草场、池塘、林地、庙宇、行宫,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南海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地位特殊,对南海子文化进行严谨系统地学术研讨,挖掘其内涵、明晰其地位、找准其方向,对推动南海子文化传承复兴,打造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南海子麋鹿苑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多民族融合的重要见证地
南海子距北京永定门南约二十里,位于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冲积扇前缘。“海子”之名始于隋唐,这里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现存为清代遗址。南海子自辽金肇始,元明拓展,清代鼎盛,经历了辽“四时捺钵”、金“春水秋山”、元“下马飞放泊”、明“南海子”、清“南苑”五个历史发展时期,是古代帝王游幸、狩猎、阅兵、演武、处理政务、接见使节的重要场所。
“秋随万马嘶空至,晓送千骑拂地来。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描绘的《南囿秋风》,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每到秋季,金风来时,秋水长天,鹿雉出没,晴云碧树,红果黄叶,鸢飞鱼跃,猿啼鹤唳,其景可与云梦、上林媲美。
清代,南海子达到鼎盛,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与紫禁城、“三山五园”共同构成北京三大皇权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念群认为,南海子在清代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清朝是二元理政模式,包括以紫禁城为代表的宫廷理政模式和以南海子、三山五园、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园林理政模式。南海子是清朝园林理政模式的起点,启用时间最早,规模最为宏大,功能齐全,是京师地区紫禁城之外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见证了清朝初期诸多重要的历史大事件。”
清《乾隆皇帝射猎图》郎世宁绘
自顺治至乾隆年间,南海子地区先后修建了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及团河行宫,并建德寿寺、元灵宫、永慕寺、宁佑庙等20余处庙宇。苑中宫殿壮丽,湖光粼粼,草木葱茏,鸟兽出没。顺治帝九年于旧衙门行宫接见了五世达赖喇嘛。乾隆四十五年于德寿寺接见了六世班禅,此次接见的政治意义诚如乾隆所言:“后先辉映,实为国家盛事。”顺治、康熙、乾隆又在南海子多次举行大阅兵展示军威,这些重大政治活动,加强了大清中央政府与西南边疆、西北边疆地区的联系,在清朝大一统疆域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戴逸表示:“南海子是清初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南海子的文化积淀就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在这里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包括和平或者战争的交往,是中华民族融合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与线索地。”他认为,打造南海子文化,没有必要按照历史上的规制全盘复建,而是要结合实际着力恢复一些经典原貌,重新呈现一些精彩片段,这样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就丰富了。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表示,围绕以南海子文化为核心的研究,将会产生一系列学术命题和科研成果,将大大推动对南苑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填补学术空白,提升和丰富北京城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南海子大门光明图片
2南海子湿地是北京重要的“腰肾”
“南海子因为建筑留存较少,导致建筑园林史对其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