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我的家乡北辛堡雪绒花原创文学
我的家乡北辛堡
文/郭亮
我的家乡北辛堡村座落在河北省怀来县,燕山脚下,怀来盒地北側。背山面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环境宜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三里五村,大家和谐相处的风水宝地。北辛堡历史攸久,文化灿烂,早在禹舜时期就有历史传说,五千年前黄帝战蚩尤的古战场,秦始皇修长城的长城外边塞所在,村西南角的烟堆实际上就是当年烽火台。
村北五里到山根,为东从棺材山起,西至罗山止,蜿蜒百余里。(不过甘子堡,方家冲以东地区属于北京市延庆县)这里是一片花果山米粮川。到处是苹果、鸭梨、仙桃、海棠、沙果、李子、黄杏、葡萄等各种水果一应俱全。村南十多里有发源于四海永宁,向西流经延庆,怀来的妫水河至官厅与洋河,桑干河会合,流经北京为永定河,至天津为海河,流入渤海。
妫水河以北十多里,东西上百里,中间断断续续地分佈着大小不同的清泉。常年向外流淌出甘甜的泉水,泉水附近是一片片水稻田,北辛堡村南的泉口(没底泉),小坝滩附近都是一片上好的水稻田。高处是上等好菜地,地里种植着白菜、萝卜、大葱、士豆、黄瓜、茄孑辣椒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再往外围是遍地的高梁、谷孑、玉来、白薯(山东叫地瓜)、大豆等各种粮食作物。农民们忙碌一年,丰衣足食。所以家家戸户一式的砖瓦房,四合院,青砖墁地。砖门楼,影壁墙,猫头滴水。一般都以北屋为上房,家中老人长辈都住在上房东间。大街门大都设在东南角,地基高出地平面半米左右,所以大都是高门楼。土皮房一般都不住人,主要用作杂物间和堆放柴草,养护性畜的地方。
富余人家大骡子大马,大車,场院,牛羊成群。中等人家许多人家都养护着小毛驴。驼土送糞,耕耩土地,收驼庄稼,推碾拉磨是农民的好帮手。一般人家鸡成群猪满圈,猫狗也有人养。那一片土地上养育着几万口勤劳朴实的中华儿女。真是三里五村,到处都是父老乡亲。如北辛堡西边二里蚕房营,三里郭家庄,五里老君庄。北辛堡东边一里小庄村,二里李官屯,三里田家庄,五里高楼庄。八里甘字堡,山根前有黑山口,小寺冲,黄家冲,方家冲等,大小十二三亇村庄。
但是过去的水系也给河北省京津冀地区带来了灾难,每逢七八月间雨季经常泛滥成灾。历朝历代都有治理计划,但是朝庭拨款大都进入私囊。据说原打算在猪窝这地方筑一道拦河大灞坝,但一直未修成。传说猪窝那地方,地下有一口神猪,能将修起的大坝攻掉。所以修不成,因此那地方过去名叫“猪握”。
解放后,国家百废待兴,但是年决定要修官厅水库。于是在官厅筑起一道拦河大壩,将上游的三条水系即洋河,桑干河,妫水河拦截。每当雨季河水暴涨,大水就向妫水河低洼处的怀来盆地两岸漫溢,这就是現在的官庁水库。永定河被治服了,河北平原受益了,京津地区人民得福了。但是为此怀来县迁移了二十三亇村庄,他们受苦了。北辛堡虽未迁移,然而村南的稻田地,一等好菜地,大片赖以糊口的庄稼地,被掩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三分之二的资源没有了。但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再加上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一系列极左错误路线指导下,长达将近三十来年,人民一直在贫穷线上挣扎。
他们经过了北辛堡公社,北辛堡乡,再到北辛堡镇等一系列的变化。目前属北辛堡镇管辖的,还有十亇自然村,名曰:方黄甘李小,北蚕黑郭老(小寺冲属北辛堡村,那十亇字代表十亇村庄的名字,即方家冲、黄家冲、甘字堡、李官屯、小庄子、北辛堡、蚕房营、黑山口、郭家庄、老君庄),总人口余人,仅北辛堡一村就有戸,余人。(年秋天我在北辛堡搞查田定产时,北辛堡余户,多人,50年过后,总户数和人口都增加了三倍还多)
在过去的太平年间,人们安居乐业,春夏秋三季农忙,劳动在田间。每逢佳节都要庆祝一番,特别是春节期间都要隆重庆祝。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各种活动不断,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唱秧歌,唱大戏等。庆祝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正月十五之后才开始农业生产。可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得以生存的口粮都没有。辛苦劳动一年,一亇劳动日,两毛三分钱,劳动一年下来,倒欠生产队多少钱,哪还有心思去搞什么文娱活动。
年邓小平复出,一举扭转乾坤,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民的生活好起来了,家家户户盖新房,居住了一二百年的老式四合院大部被拆除,現在的农村再不以粮为纲。年经人大都外出打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今非夕比,鸟枪换炮了。这就是北辛堡几十年来翻天变地的变化。
現在再说说北辛堡的山。我过去对北辛堡的山了解甚少,这次由于冠状病毒所致的疫情,大家都呆在家里,往年外出打工的,春节过后就都走了。今年没事干就都跑到山上去玩,視频频频而至,什么马场,石条沟,五间洞。这些我过去跟本就不知道。我就问郭永富,你别说他什么都知道,他什么都门清。現在我就把北辛堡的山向大家介绍一下。
北辛堡村北的山有两条有名的山沟,即东沟和西沟。村子正北五里的山跟前有一条沟即东沟,沟口有一亇村子就是小寺冲。从那往山里走,沟里常年流水不断,清澈透明。半山坡上有一座庙,名曰·“朝阳寺”,朝阳寺下边有一个戏台,求山神保佑,丰收年境,都要唱戏三天以祭神灵。
庙与戏台之间有一段距离,是一片山坡,就山势用石头砌成一层层的台阶,看戏人就坐在台阶上谁也不遮挡谁。戏台西侧搭有帐篷,里面卖炸油篦子的,烧饼馒头的,各种物资用品小孩玩具一应俱全,好不热闹。中午散戏了,瞧戏的人并不回家,而是选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各选其地,三五成群坐在山沟的大石头上,树荫凉处吃起来。喝的水就是山沟里的溪水,真是其乐无穷。吃饱喝足了滿山遍野地尽情遊逛,等到下午开场锣响过之后才陆续返回。直到下午散戏才各自回家。第二第三天仍然如此,好不热闹。三天过后才去从事自家的农活。
顺着小冲沟往里走约五里,有一座庙叫大寺院,院中有一乌龟,龟背上有纪念碑文,現在已残缺不全,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所建的一座寺院。大寺院北约二里的山崖上有类似古崖居的古代人居住的石屋五间,名曰五间洞。具体年代不详。
再往山里走,开始登坡攀樑,约十五里左右,是一片开阔地,那里面积很大,森林茂密,杂草丛生,是怀来县林场所在地。那里有亇村庄叫“石盘口”附近有亇寺院叫“后塔寺”,寺院附近的山沟里有一亇清澈透明的清泉,常年流水不断,这就是有名的“白龙潭”。
解放前人们靠天吃饭,久旱不雨,土地干裂,村里人就到白龙潭去取雨。取雨时先要进庙烧香摆供,敬神之后遊遍那里的山景,采集各种野花,树枝编成雨帽,戴在头上。然后在庙中住一宿,庙中主持方丈免费食宿给这些取雨的人。第二天从潭中取得清水一坛向回返。
在一片锣鼓声中进村。村里人听到锣鼓声之后都走出家门,夾道欢迎,并且手端清水盆不断往取雨人身上泼水。然后将坛中水倒入没底泉中,并烧香摆供,将供品直接抛入泉中,取雨的隆重仪式才算结束。至于取雨是否灵验,那就不一定了,那要老天爷说了算。
有一年凑巧了,取雨后很快天就阴了,真的下了一场雨。村民们赶快抓紧时间播种,小苗长出来了,人们抽出时间要拜谢“龙王”。龙王在哪里呢?不知道,于是就组织一邦人到处去找,终于在沙城北的一亇村子里找到了,就抬了回来。去找的人首先派一人回来报伩,村子里做好迎接的准备。龙王进村的时候锣鼓宣天,鞭炮齐鸣,大家都跑出看龙王是什么样,我当然也不例外。原来抬回来的是三顶骄子,里面坐着三个佛像,一男两女,比例和真人一般大小,据说是兄妹三人,专管阴天下雨的神仙。抬回来放在庙门口的广场上。这时候有人牵过来三头羊,分別供在三亇神像前,有人搬过来高桌,有人拿来了香纸供品,分别摆在三尊佛像前,烧上高香,大家都跪倒在神像前磕头,当然锣鼓声和锁纳声一直不停。仪式进行完毕,将这三只羊杀掉,做成各种菜,再蒸上几大箥萝馒头,村子里各家都去一名代表,大家一起吃顿饭。然后将佛像抬到庙中供奉在那里,只要没有别的村人来抬,就一直摆放在那里。如果再遇到干旱无雨的年份,就把这三尊佛像抬出来,把轿顶掀掉,在太阳下晒,这就叫晒龙王。叫他也尝尝干旱无雨的味道,是不是该下雨了。
現在再回过头来还说山景。小寺冲庙西北面有个地方,叫清泉寺。是清朝怀来县令的官坟,姓张,故各张官坟。据说张县令原来是甘肃的一亇知府,后被贬为怀来县令。他有三个夫人,大夫人为正三品诰命夫人,文革时被挖坟掘墓,三夫人的尸骨及随葬物品保存最完整。挖掘出的许多陪葬品,珠宝玉器,金银手饰,都被造反派所占有,至今下落不明。
张官坟往上走,有一
条沟,名叫石条沟。为什么叫石条沟呢?据说当年俢怀来城南妫水河大桥时,在此开山取石。現在还留下当年未被利用的石条,零散地分佈在那里,确实与城南大石桥上的石条一模一样。
在小寺冲的西边的一条山沟叫西沟。在那里过去有一座庙,名曰龙王庙。文革期间被村中的造反派头头给拆了,将木料拿回家去盖房,后来他大病一场,病好后写了一篇文章叫“打龙王”,可群众议论说他得罪了神灵,才遭此报应。
龙王庙那亇地方叫龙庙坡。从龙庙坡往里走约一里路,就到了卧云寺,现在人叫它金锅银锅,据说这地方在古代曾经有人在此居住。
再往里约五里到了马场。马场故名思意,是一片放牧的好地方。这里是一片开阔地,滿山遍野,青草遍地,过去的牛马羊就放牧在这里。以前这里有亇村庄叫黑山口,从这亇村子向西南方向走下去,就是一道沙河,出了沟口还有亇村子也叫黑山口,山里的那亇叫东口,山外的那亇叫西口。马场到黑山口一带,还有白龙谭一直到延庆的大海托一带。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八路军就活动在这一带地区坚持抗战打鬼子。成为日本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我小时候日本鬼孑经常进山“剿匪”,有一次敌人来到了马场,八路军早就得到消息,隐藏起来了,遭殃的是老百姓,村子被烧了,村里的老百姓侥幸跑出来的都到了山口外面的黑山口西口,安家落户,重建家园。所以马场这地方現在归黑山口所管。
在马场山樑后边有亇村庄叫金家口村,土改时北辛堡村被定为“反动小地主”的刘恒谋及其儿子刘保章就在这附近的山里被抓,用大石头砸死在金家口村附近的大东沟里。
从北辛堡村中大沙河往北走,那一带就是墩得坡,这里是北辛堡与蚕房营的交界处,进山的那条沟叫洞冲沟,这里面的故事我就不清楚了。
北辛堡村附近这一带地区,历史攸久,文化灿烂,但是有些年久失修,保存不够完整,有些更是人为破坏,如小寺冲庙,龙王庙,张官坟等。
現在的政策是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挖掘古代文明。发現北辛堡不仅庙宇繁多,而且古墓成群,早已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地区之一,旅游景点之一。北辛堡古墓中挖掘出的一口大铜锅,至今还展览在河北省历史博物馆中。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北辛堡,永远值得怀念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