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方位推动高质
从巍巍太行到连绵吕梁,春日的两山蓊郁荫翳;从汾水源头到桑干河畔,夏日的七河清波畅流;从青青翘果到橙红沙棘,秋日的林间绿富双赢;从天鹅起舞到黑鹳翩飞,冬日的湿地灵动多姿。如今,三晋大地处处皆景、时时如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精准谋划,科学施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全面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征程。
凝聚合力保护治理
绿色版图日渐辽阔
十年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打造“三屏四群五区”国土三化体系,坚持“增绿、提质、防灾、创新”四位一体,加强林草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全力构建生态大动脉,形成厚实舒美的绿色屏障。
“这批鱼鳞坑合格。”10月21日,在偏关县黄河沿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关河口段造林现场,县林草事务中心技术员张明厚和同事奔忙着。脚下的黄河清波粼粼,远处今春新栽的红叶李、杏树与杨树等秋色绚烂。偏关县属全省生态极度脆弱区和黄河流域北部生态修复重点区,10月5日开工的这一工程是偏关今年实施的重点工程。一直以来,偏关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绿化,采用鱼鳞坑细致整地为主的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选用乡土树种,采取乔灌花草结合、针阔树种混交等模式,实施通道、景点绿化。这个季节,偏关黄河沿线处处美如画。
十年来,我省国土绿化面积持续扩大。年—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76万亩、义务植树4.7亿株,森林覆盖率达23.57%;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万亩,防沙治沙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同时,我省加强草地资源监测,实施亚高山草甸保护修复、退化草地改良等生态修复工程,并在全国首次由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全省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提升,年底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年来,我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显著提高。坚决贯彻“四水四定”,在全国率先推动颁布《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实施水源置换和泉域保护工程,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七河”“五湖”水生态治理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永定河市场化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典型。统筹推进“五水综改”,通过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我省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同步发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能耗“双控”管理,生态环境成为全省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截至年10月11日,我省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35微克/立方米,为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同时,将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节约集约相衔接,创新露天煤矿准入、临时用地还地等长效机制,制定全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座矿山达绿色矿山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生态系统稳定多样
绿色家园和谐共生
清晨,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监测室监测员王凯像往常一样收集红外监测相机数据。“看,今天又有金钱豹和原麝出现啦!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赤狐、豹猫、黄喉貂、褐马鸡、雀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咱保护区活动。”王凯边翻看数据边和同事们分享惊喜。
生态环境保护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我省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实施依法保护、系统保护、重点保护,着力筑牢生态保护根基。颁布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禁止野外用火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推动多万亩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多万亩永久性公益林得到立法保护;出台《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年)》,成为国内首个全流域生态修复的省份。年6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面退出劣Ⅴ类,年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年上半年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达52.4%,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省科学划定管护网格实现山水“长治”,3.38万名林长、名河湖长覆盖全省所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林长+”“河湖长+”的模式形成强大保护合力。同时,我省优化生态空间和保护格局,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旗舰物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为重点强化栖息地和原生境修复,提升生态保护成效。88%的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华北豹数量明显增加,为全国最多的省份;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在我省有了新分布和新纪录,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发展。
与此同时,坚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和保护修复保障机制,启动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和退耕还湿试点,“七河一流域”及“五湖”重要生态功能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地初见成效,东方白鹳现身我省湿地。
秋日的汾河四期景区,碧波蓝天、鸟集鳞萃,山、水、林、河相互依偎,相映成趣。汾河四期工程对恢复汾河太原城区段湿地生态系统有积极作用,不仅调节了径流、改善了水质,也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探索转化产业增值
绿色发展动力十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多渠道创造生态产品,多角度探索生态经济转化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坚持绿富同兴,发展林草产业,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逐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荣。年—年,全省林草产值由亿元提高到多亿元。
“在坡地上种的连翘,不仅使村庄变绿变美了,还成了村里的聚宝盆。今年我家10亩连翘卖了11万元。要是3月份来这儿,连翘花开,满坡金黄,美着呢。”说起种连翘的好处,翼城县南梁镇南北坡村村民任海林赞不绝口。
近年来,翼城县南梁镇坚决打好生态治理、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组合拳”,大力发展连翘产业,以翔山周边九个丘陵山区村、重点村为核心,打造双万亩连翘基地,形成“七坡两岭十五道梁”近40平方公里连翘自然景观。连翘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十年来,我省完成重点乡村园林绿化个,实施森林乡村建设个,36个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个行政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认定,城乡绿化面貌整体改善。绿色生态形成的深厚底蕴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灵丘县下车河村挖掘山水林田河巨大潜力,治理改造荒山、荒地、荒坡、荒滩,采取“村庄改造+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发展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今,下车河村已蜕变成集农业生态旅游、有机种养基地、特色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幸福的山水特色村。年起,村里接待游客数量每年超8万人次,盈利25万余元。“以前村里一年也难见一个外来客,现在环境好了,外国人也来参观了。靠着土地流转、务工、旅游服务、公司分红的收入,村里年人均收入2.25万元,绿水青山真正成了咱的金山银山。”10月16日,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的村民王金文说起村里的变化满脸自豪。
全链条产业增值效益不断显现,绿水青山的经济优势高效发挥。我省坚持“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启动实施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年五大项目联动惠及55.96万群众增收12亿元。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全省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达98家,森林旅游人数万人次;9月20日,(阳城)·首届山西森林旅游节开幕,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1亿元。率先对年—年生态扶贫项目营造符合开发条件的生态林进行碳汇项目开发,探索形成资源型省份全省域森林碳汇开发机制,充分释放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完成达峰目标等核心指标测算,发挥碳市场机制减排作用,首批组织家发电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新征程,新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山西也必将建设得更绿更美。
来源:山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