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永定河龙山大先生

善凖成池水出东,七轮泉涌育薰风。

扬波带雨千山外,洄壑穿沙万畝中。

冀野分恩饶嫩绿,燕畿均泽沃香红。

桑乾河畔随人看,南陌北阡天地通。

永定河:上游为桑干河,古称桑乾河,因“乾”字简化为“干”,遂称桑干河。桑干河远在西周时称为“雷水”,《穆天子转》中记:周穆王西征时经雷水之源,并受到“犬戎”人的接待。古桑干之源的神头山,位于山西朔州市神头镇北,古称“雷山”,水出雷山,故而名之“雷水”。《山海经.北山经》则称为“浴水”,因桑干河源头神头海多为温泉涌出而成池塘,且温度适中,适合人沐浴,故名。

秦汉时称治水。《汉书.地理志》阴馆县注:“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一千一百里。”相传大禹兽面治理“汪水”,“汪水”即远古的“大同湖”,禹登夏屋,疏导“汪水”,故名“治水”;一说累头山,又名三台山,“三台”二字合相形为“治”。东汉时,下游仍称“治水”,上游则称“灅水”。笔者认为“灅水”,究其原因,盖因古桑干河为洪水河,山洪暴发风雷激荡令人惊怖“灅”音同“雷”。

三国、两晋、南北朝仍称“灅水”,而上游则称由于迁入大量的鲜卑族,称上游水为“溹涫”水或者“桑乾”水。但在西晋时,北京以下一段曾称过“清泉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灅水”、后人亦有讹传为“湿水”,皆因不学无术,不识字而所致。

辽,朔州神头泉以下称“桑干河”,上游称为“恢河”。而金,上游复称“灅水”,中游称“桑干河”,卢沟桥以下称“卢沟桥”河。元,卢沟桥以上统称“桑干河”,卢沟桥以下,因河道屡迁不定,又俗名“无定河”。元以来,桑干河在河北省涿鹿、怀来一段又有“小黄河”的别称。

明,卢沟桥以上统称“桑干河”,卢沟桥以下之卢沟河又有“浑河”之别称。清朝入关,上游源流分别为“黄水河”、“恢河”、“木瓜河”;中游仍称“桑干河”,中下游“浑河”的别称一直存在,至康熙三十七年(年)四月,康熙皇帝将卢沟桥以下的河段,赐名为“永定河”。

现今,从桑干河源头宁武天池至另一源头朔州马邑村源子河合流处称恢河,从朔州马邑村源子河合流处至河北省怀来县洋河合流处(今官厅水库)称桑干河,从官厅水库至天津北塘称永定河。

文字原创: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