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并不是始于隋朝而是在两千

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0.html

京杭大运河是我们曾在课本上学习过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河南、安徽、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八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五大水系,是我国最长的古代运河,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影响着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形成,从某一方面来说,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的缩影。那么京杭大运河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其实,大运河并非始建于隋朝,也并非只有隋朝修建了运河,从春秋开始,历朝历代,都有经营、开凿大运河。

隋唐以前

以往,在课本上,我们都会觉得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开凿的,但其实大运河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开始开凿了。公元前年,吴王夫差为了北征齐国,争夺中原霸主,调集了大量民夫,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进入长江、再到扬州的水道,并开凿邗沟,沟通扬州至末口(今天的淮安)。“邗沟”全长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此后的秦、汉、三国、晋和南北朝,都有施工,继续延伸河道。

隋唐时期

公元年,为讨伐南陈,统一全国,隋朝开凿了山阳渎,从今淮安到扬州,不再绕道射阳湖。隋炀帝继位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地区,同时也将长江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公元年,又开始开凿通济渠:由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全长约公里,直接打通了黄河与淮河的联系,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公元年,又开永济渠: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全长约公里,并连通广通渠,形成了多枝形的运河系统,引黄河支流入今卫河,以此至天津,再经由永定河,通达今天的北京。

公元年,继续开凿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长约公里。至此,建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余公里的大运河。隋朝灭亡后,唐朝可以说是坐收渔利,享受了大运河的福利,时人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全长公里,比隋唐时期少了多公里。因为,元代定都北京,运河也就无需在绕道洛阳。为此,元朝必须开凿新的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于是,元朝从公元年开始施工,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至年,便凿通了济州河和会通河,三年后,与凿通的通惠河(北京至于通州)相连接,至此,新的京杭运河便全线贯通。明、清两代,继续对运河航道进行调整和治理,修建了南阳新河和中运河。至民国期间,运河沿线留下了历代修建的水利工程,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和辛劳,发出由衷的敬佩!

新中国时期

清末至民国期间,因为铁路的发展,大运河的作用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又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等多种作用。并对部分河段进行了拓宽和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年底,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竣工,将江、河、海衔接起来。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京杭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开始发挥更广泛的作用,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