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石景山尽览京西人文风光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914/4473178.html

老北京流传着一句俗话:“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山如父,河为母,北京城的人文画卷与旎丽风景就此展开。在这幅瑰丽长卷的上游,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北京市石景山区,近年来加速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步伐,人文风貌今非昔比,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风景独好。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国各地文化场馆相继开门迎客。在预约限流有序进馆的新规指引下,石景山区广大群众终于有机会再度沉浸在文化空间里,享受丰富的线下文化资源。“经历了长期的居家战疫时光,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久违的亲切感、满足感与获得感,使我的生活充盈、情感丰沛、精神富足。”石景山区图书馆一名读者在留言簿上写到。

石景山区承担着年冬奥会的场馆建设项目,疫情为项目施工增加了不小的压力。石景山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也遭遇了巨大挑战,这也是其他批次的示范区创建项目所从未面对过的难题。“创建工作从未停歇,我们由线下转到线上继续服务公众,硬件工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迈进,各类软件服务则在疫情期间不断升级、优化。”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光表示,随着疫情态势的变化,文旅部门及时跟进政策、调整服务方式。“是挑战也是机遇,示范区创建工作实际上就是经验提炼与实践升华的反复过程。战疫让我们更有免疫力了,所提供的示范性样本也将更加全面。”杨光说。

年以来,石景山区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逐渐成熟,网格式的基层综合文化中心覆盖街头巷尾,具有引领作用的区级文化场馆被重塑、打造、升级,成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普惠京城老百姓。

来吧,让我们一同登上石景山的这些文化高地,领略永定河畔、京城以西独特的人文风光。

1

深耕试验田:从法人治理到三级总分馆制

在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圈从业者人的眼中,区级文化场馆是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是总分馆制建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文旅融合试点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央重点改革任务的试验田。

石景山区图书馆有万册馆藏文献,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馆舍分为一馆两址,总馆面向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文献查询、阅读指导、电子阅览、自习等公共文化服务;少儿馆则面向18岁以下儿童,重点在特色阅读、精准阅读上下功夫,通过对环境设施、布局装饰进行主题改造,打造富有生命气息和童趣的会讲故事的图书馆。

“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抱着憧憬和好奇。给自己一段轻柔的时光,不用太远,不用太贵,去一个美好的地方将自己抚慰……”疫情期间,石景山区图书馆以“最美西山情相约石景山”为主题,在线上办起“云”展览,为宅家战疫的读者梳理京西著名景点,并详细介绍冬奥场馆、首钢园区等新晋打卡地的特色与近况,让公众在足不出户领略地域风光的同时,随时了解旅游信息。

进入6月,第五届“最美书评”征集评选活动火热启动,为吸引更多读者积极参与,活动新开设线上vlog书评作品投稿专栏和“手记感悟,‘账’量生活”读书手账征集活动,读者都积极参与。“活动一年上百场,受众不局限于石景山,还有读者来自丰台区和门头沟区,这样的局面得益于科学有序的体制机制建设。”石景山区图书馆馆长吴私说。

年,石景山区图书馆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8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吴私介绍,区图书馆在改革中做到了“两个加强”。一是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专家研讨和辅导培训,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完成了图书馆章程、工作报告、绩效评价、决策失误追究、信息公开、公共文化服务年报等配套制度设计,为组建理事会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加强理事会组织建设。经过公告、报名、审核、面试等环节,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14名图书馆理事。组织召开了理事会成立大会,审议通过了《石景山区图书馆章程》等制度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确定理事会为区图书馆的决策和监督机构。理事会人员组成除区文旅局和图书馆代表之外,还广泛吸纳学校、新闻媒体、驻区文化企业、图书馆读者代表等,外部理事占比超七成,确保理事会成员的社会代表性。

同时,石景山区文化馆借鉴区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经验做法,扎实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现已制定完成《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章程》,召开理事会成立大会,向基层文艺骨干、职工代表、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等11名理事颁发聘书,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价和决策,增强内部活力。

如果说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上的改革,那总分馆制建设则是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作为全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石景山区现已形成“1+12+60”的三级总分馆制体系,在全区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挂牌建立街道分馆,在冬奥组委办公地、郎园park文创园区、北京银保建国酒店建立3个特色分馆,在60个社区建立基层服务点。研究制定总分馆制建设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规范工作流程,统一标识、服务供给、服务标准和管理机制。

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明:年完成基层图书流转配送需求服务次,“快乐阅读直通车”活动配送次,推出“你读书我买单”、夜间延时开放等惠民服务措施;成立区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分支队,开展“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先进典型项目和年“春雨工程”;在全区建设50个“文轩云图”24小时智能书店,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形成有益补充,相关工作成果被中宣部在全国农家书屋工作会上做经验推广。

“示范区创建已进入4.0时代,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要突破已有的套路,走得更稳且更有新意。”杨光介绍,结合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工作的推进,区文化馆将服务重心延伸下移,建立起完善的基层分馆专职联络员及培训辅导机制。总馆在街道分馆定期开展公益培训服务项目20余类,年全年举办公益培训班期次,直接受益群众多人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多样化的文化惠民活动,如插花、街舞、茶道等课程,由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点单”,总馆进行精准配送,提升服务效能。文化馆、图书馆为分馆和基层服务点配送活动、服务、图书数量,年较年均增长5倍以上。

石景山区文化馆馆员李然在八宝山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南区)开展快板培训

2

打造新高地:文化综合体的网红之路

“家门口的石景山区文化中心眼瞅着要开放了,每天看着工人们在大楼外种树、铺草坪,现在正在加紧安装广场周围各种标识,等它开门了,真想第一时间冲进去享受里面的服务。”今年1月,家住首钢附近的居民李楠兴奋地在朋友圈晒出了石景山区文化中心的倩影。

“这是一座文化综合体,以后周末就‘泡’它了!”“以前羡慕海淀有文化中心,但太靠北,距离远不方便,就等着石景山这个文化中心开放了!”……到今年5月,各种议论、点赞与期许声已经在不少自媒体平台引发热议。

“即将就绪,只为给大家更多惊喜!”进入8月,人们在等待“官宣”开放的同时,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摩拳擦掌,为开放前做最后的准备。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是集文化馆、非遗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公益放映厅等功能为一体的区级文化中心。

中心于年竣工验收,建筑风格取意于融山汇水的自然意境,高耸的山峰与蜿蜒的河流曲线环绕建筑腰封,分割出户外特色共享空间,让建筑本身更具呼吸感和生命力;内部多曲面采光井沿着建筑结构顺势盘旋而下,阳光在曲面板上跳跃出耀眼的光芒。当夜幕降临,文化中心将披上斑斓的灯光外衣,红、绿、橙、蓝等颜色不断变幻,闪烁在采光井顶部,如璀璨银河给城市中忙碌的人们以慰藉。

“以前这块地方是一个花鸟鱼虫市场,吆喝声、犬吠声连成一片,一些商户只为方便导致垃圾遍地,我们早上不是被上货声吵醒,就是开窗换气时被臭气熏着。特别是附近有北方工业大学和两所中学、一所小学,太需要文化气息了。”附近一位居民坦言,“现在不仅周边环境大变样,今后看电影有了更多选择,参观博物馆也更方便了。”

“对于文化中心,我们的定位即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龙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地域文化精品、开展文化交流的主阵地,塑造良好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讲好石景山故事、树立高端绿色发展的城市形象的新地标。”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主任王红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文化中心紧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指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求,突出公共文化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将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两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虽仍未开放,各项服务与活动已陆续开展。疫情期间,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将线下活动转为线上,推出了“我爱石景山我说石景山”文化历史展览讲解比赛、线上影片展播;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重点节点,开展了优秀影片推荐活动以及“致敬革命先辈”红色影片展播、国际博物馆日线上答题赢奖品、冬奥文化主题系列线上展览等活动;开展“光影石景山”群众影像创作比赛,通过培训、赛事、展映等方式,引导大众创作以短视频为主、展现居民多彩文化生活及石景山新风貌的原创作品,打造了“身边人讲身边事,人人都是文旅宣传员”的群众文化新模式……

据介绍,恢复正常开放后,区文化中心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挖掘社会优质资源,在开展“古城之春”艺术节、北京清明诗会、新春音乐会、非遗遇上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等传统系列品牌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将重点打造国家级艺术院团惠民公益演出季、文博知识大讲堂、新片观影会、经典艺术走进石景山、跨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开展各艺术门类的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推出非遗项目体验、茶艺、插花等符合市民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美育课程。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区文化中心定将成为京西新晋网红打卡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在这里收获知识、丰富体验、感知艺术、遇见美好。”王红说。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

3

升级数字化:无限开拓公共文化服务疆域

如果说石景山区文化中心的建设开放将会使石景山公共文化的服务版图至少扩展一倍,那么正在日益精细化作业的石景山数字化工程则潜力无限,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遍及全区。

据介绍,石景山区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建设了包括“石景山文化E站”网站、“石景山文E”APP、“石景山公共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9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