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上的古过街楼北晚新视觉网
在永定河两岸,分布着多条“西山古道”。在这些历史文化丰厚的京西古道上,如今还保留着有很多古村落、古寺庙等。而在古村落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古建筑,比如过街楼。
张宝贵
门头沟琉璃渠村过街楼
过街楼的建筑形式,是由城楼和城关等建筑演变而来。它一般横跨于街道、胡同中,构成城台状,下边为门洞,上边多为殿堂或寺庙。在农村,过街楼多修建于村口,村民进出村庄都要经过它。如今,门头沟区现存20多座古过街楼。其中最著名的有两座,一座是龙泉镇圈门过街楼,另一座是龙泉镇琉璃渠村过街楼。
圈门过街楼修建于明代,原有三座过街楼并排在一起,下面是三个门洞,上面是三座阁楼。这在老北京的过街楼中是极为罕见的。上世纪50年代,因为改善交通的需要,南北两座过街楼被拆除,只剩中间的一座。
历史上,京西是产煤之地,圈门过街楼是煤炭进京的必经之地,所以在过街楼东北侧修建了窑神庙。窑神庙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庙门上石额书“古刹窑神庙”。它也是北京现存唯一的窑神庙,如今庙前的广场上有古槐数株。
窑神庙是北京地区煤业的历史见证:京西山峦里盛产煤炭,煤炭沿京西古道,经圈门过街楼、三家店、模式口等处,进阜成门到京城。旧时,做煤炭生意十分危险,矿主们为了生意兴隆,矿工们也为了性命安全,就在运煤必过的圈门过街楼旁修建了窑神庙。
过去,圈门过街楼大道两旁,店铺、酒肆、茶馆比比皆是,十分热闹。如今过街楼东还有一座大戏楼,它也是明代时修建,戏楼台上有一横匾,上书“歌舞升平”。大戏楼经常演戏,在每年的腊月十七这一天,更是会上演连轴大戏。因为在传说中,这一天是窑神的生日。而腊月十七又临近春节,所以热闹非常。
当时,这座戏楼里演出的是什么戏曲呢?没有资料记载。但据附近老人们讲,除了有各山区的古老剧种外,京西特色太平鼓是必演的。因为太平鼓就是为欢迎矿工们平安回家而创作出的曲目。
琉璃渠村的过街楼是该村最著名的文物古迹,过街楼位于村东口,坐西朝东,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因门洞上面的殿堂供奉文昌及三官,故又称“三官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楼上挂满了彩灯,所以它又叫“灯阁”。旧时,一到元宵节,本村的村民和附近的村民都纷纷前来观灯,有时还有文艺演出。
琉璃渠过街楼的城台上有殿堂三间,皆为黄绿色琉璃制造。门楼上脊正中有黄绿色相间的琉璃宝象,象身上驮有宝瓶,寓意“太平有象”。屋脊两头是琉璃鸱吻。琉璃渠过街楼的构件雕琢精美、色彩绚丽,是本地琉璃烧制业的历史见证。
在门头沟区永定镇万佛堂村西,曾有明代古刹万佛寺。万佛寺是京西大寺,现已无存,但还有高僧墓塔等遗迹。在村西口到万佛寺的大道上有一座过街楼,此过街楼上部的楼阁已无存,但门洞还在。门洞上书“誓永不分爨(cuàn)”。“爨”的意思是做饭时锅下边的火炉。“誓永不分爨”说的是一起吃饭永不分家,搞好团结。
门头沟圈门过街楼
永定镇石厂村也有一座过街楼,它是由大青石和大青石板组成,而且其门洞顶是平的,用一大块大青石板盖成,这在门头沟的多个过街楼中也是极为独特的。因该村在历史上多产青石,并供京城里皇宫建筑使用,因而得名石厂村。
清水镇燕家台村的过街楼位于村口,村民进出村子必须要经过这座过街楼的门洞。在过街楼的基座上,还有元时道观“通仙观”的相关碑刻。通仙观是当时的京西大观,丘处机曾在此观住持。这座过街楼也是通仙观少有的实物证明。
斋堂镇桑峪村的过街楼也是在村口,门洞向西,前额上书“紫芝”,后额上书“凝瑞”,是否可理解为,因为过街楼西向,面对晚霞,所以称之为“紫芝”。
值得一提的是,在门头沟区潭柘寺镇鲁家滩村西南,有一座明代古刹广智禅寺的部分遗迹。当年寺前有一座过街塔,即在过街门洞上修建的一座塔,这在北京也是非常少见的。现在上面的塔已无存,但门洞仍在。
另外,在石景山区的模式口村的东西三里主街上,过去有四座过街楼,后因交通不便都被拆除,现最西边的一座过街楼还有部分遗迹。
房山区也有几座古过街楼,如坨里乡大南峪顾太清陵园大门的过街楼、南窖镇水峪村过街楼、青龙湖镇常乐寺村过街楼等。这些京西古道上的过街楼,每一座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其实,在城里也有过街楼,提起城里的过街楼,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原宣武区(现西城区)菜市口南边儒福里的过街楼。
年春,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儒福里过街楼将被拆除的消息传了出来,这引起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