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老照片易代之际真实的社会风貌
清末民初,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任教的英国人威廉·博伊德·库珀(WilliamBoydCooper)收藏了一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老照片,展现了易代之际的社会风貌。
躺着看书的是库珀,有男仆随侍。北京一条绿树成荫的主干道。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诏书,宣布时年6岁的宣统帝溥仪退位,接受民国政府提出的优待条件。隆裕太后居于深宫,默默无闻,无所作为,一生就做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此举避免了每次朝代更替必不可少的大战,被很多人称赞为“女中尧舜”。
隆裕太后哀悼大会现场。溥仪退位一年后,46岁的隆裕太后病逝。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办理丧事,于年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了国民哀悼大会。驻京各国公使对隆裕太后的薨逝亦表惋惜,各使馆下半旗致哀。隆裕太后与光绪帝合葬崇陵。
手拿树枝的旗人妇女、孩子。北京城墙附近,旗人妇女带着孩子经过镜头前,似乎没有注意到正被拍摄。她的装束都是典型的满族风格,头顶“大拉翅”,脚穿元宝底鞋。看到她的面相,小编倒想起一个人来。
运送货物的骆驼。骆驼是老北京最常见的运输工具。据记载,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地区骆驼的分布有地域性,城外西侧,东至阜城门、西到永定河、北到玉泉山、南到卢沟桥的广大地区,几乎每个村庄都养骆驼。
北海西天梵境琉璃阁附近,外国足球赛。西天梵境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寺庙建筑,也称为“大西天”,意为清净的世界。明代创建,乾隆年间扩建。琉璃阁又称大琉璃宝殿,殿为二层,上下层皆为绿琉璃瓦顶,匾额题写“华严清界”。
婚礼现场。上图是民国初年北京婚礼上的仪仗队成员。现场隐约可见一位外国女士的背影。这几位男子衣衫不整,有的没系上衣扣子,有的没穿鞋。晚清民国期间,老北京结婚都遵循“六礼”:保亲(婚姻介绍)、合婚(测双方八字)、放定(订婚)、陪奁(陪送嫁妆)、迎娶、洞房。
北京街头黄龙旗飘扬。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没有“国旗”的概念,晚清为了与外国交往而催生出国旗。最初黄龙旗呈三角形,年经李鸿章奏请,慈禧颁布了正式版的“大清国旗”,即长方形的“黄底蓝龙戏红珠”旗。年,黄龙旗由五色旗取代。
北京街头的剃头挑子。清朝统治多年来,剃头是男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清朝小男孩扎辫子讲究不多,一般用头绳扎辫根、系辫梢儿即可;到了十六七岁,就要梳大辫子了,但不扎辫根,要在辫梢续辫帘子。
民国士兵。穿大衣的民国士兵,歪戴着帽子,军容不佳,现在关于他的身世背景已经一无所知。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战乱不断,遍地皆兵,民不聊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