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取景地古北水镇,重温张北海
年的暑期档中,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绝对是多数影迷最为期待的影片之一。这部新片是“姜文宇宙”——他的民国三部曲的终章,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如果有心,跟着作者的笔去画几张图,一条条路,一件件吃的,精雕细刻地还原心中的北平。
张北海笔下的“北平记忆”
张北海先生的《侠隐》,将传统和现代、市井与江湖熔为一炉,被称为“北平的哀悼之作”。四合院里的安逸闲适,大饭店里的觥筹交错,庙会堂会的旧时规矩,年节习俗的人情应酬,黑道白道的掌故轶事,三教九流的吃穿用度,平民阶层的生活百科,秋冬春夏的四时流转……张北海都做了像素级别的还原。然而,有些坚持,终将美好。虽然时代赋予了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国际大都市风貌,但远离皇城根的古长城脚下,藏着一个“北平”。
四合院里的烟火盈居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北平人自恃“什么都见过”,所以什么都看得比较淡,日子得过且过,椅子能瘫且瘫。李天然也被这股慵懒感染了。清早太阳晒暖了身体,阳关穿过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蕊,大院墙头儿上爬出来的蓝蓝白白的喇叭花儿,一阵阵的蝉鸣……他觉得心中冒着一股股温暖。
宿居在长城脚下的山地合院,抬头可仰望长城。中式庭院的民居,室外临水,宁静私密,夏荷秋竹。温泉水直接引入院中,在房间里就能享受大自然的滋润。清晨,紫色的云彩微细横在山顶上,屋舍在薄薄的晨雾里饮尽日光。远处山脊明亮山谷幽暗,阳光行云在山间流走,空气中浮动蓝色的光。人们从又深又暖的被窝醒来,洗漱、清扫、换上植物香气的衣裳。
夜晚,月色入户。园中的空地,一片树影,无人拾取。醉享私汤,心泉涌起。一片园子,几行老树,云雀叽喳,推窗即是青山作画。花院之外,买卖吆喝,街有食肆,世所共享。
街市上的京韵民俗
《侠隐》故事中,李天然在北平度过四时节令,当年的市井趣闻、风物人情跃然纸上,恍若时光穿越。如果我们有幸,能够重新回到旧时的街巷,走一走,看一看,那是件奇妙的事情。楼台檐阁,蟠旗猎猎,商贾叫卖,走卒小贩,应当是别样风景。
漫步在古北水镇汤市街,悠远的深巷里,红的、绿的、五颜六色的店铺,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古北水镇皮影戏馆,还像旧时模样。一壶茶时过境迁,三两声听见乡土。知行摄旅行不禁联想起“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一套皮影,这方寸光影,女性饰以花草云凤,男性妆则龙虎水云,武侠神怪、腾云驾雾、光怪陆离皆在烛火明灭间粉墨登场。一块白布、二胡悠悠,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
“风之屋”石头砌成的老房山上,一整面墙挂着硕大的金鱼风筝。点上一根蜡烛,抽出一根竹坯,老先生双手紧握竹坯,熟练地在火苗上摇摆,烤出风筝的骨架……老匠人石燕方每天的工作就是做风筝,提前备料、准备风筝套装、带着游客现场制作。
每次接待游客,他都爱啰嗦几句,沙燕两翅上是什么图案,为什么上面的蝙蝠要9只,为什么搭配黑色,而不是紫色?他更愿意和游客讲讲风筝背后的故事。小而美的瓦片儿风筝,在小孩子的手上,从小镇空地飞上天空。
北平人爱戏,名闻遐迩。如今人们在密云大戏楼听戏,只为听到北平。在北平这片土地上,京剧得以生根发芽,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最早的戏园都有楼,楼下是池座,放着长桌和板凳。
旧时戏楼里卖瓜子、花生、糖果的小贩穿梭往来,还有卖戏单的,扔手巾把的。当年的观众多是老戏迷,对台上的戏早已耳熟能详,但仍听得摇头晃脑,到了得意之处,还要高声叫好。有的则是外行,到戏楼只是喝茶聊天看热闹。
长城下的似水温柔
早在远古时期,北京所属的区域是片海,这片海域名为“北京湾”。北京不仅城里是水,城外更是环绕着永定河、拒马河、温榆河、潮白河、泃河“五大水系”。
北京旧照
北面是连绵起伏的燕山,即阴山山脉的支系,西面是太行山的余脉。即今天的昌平、海淀、门头沟的部分地区,都属山区。正是这种山水相依的地理构造,成为助长北京皇气的根源,也成了历代皇族定都北京的原因之一。
还原“老北京”水文化的北方水镇,留下那些热爱北平的人们,拼命想保留下来的记忆。有山、有水、有长城的古北水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老北京”水文化的保护、还原与传承。
陈向宏手绘图纸:古北水镇沿岸景观图及民宿示意图
陈向宏手绘图纸:古北水镇日月岛平面概念图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的地方漫溯。从长城凝望小镇的流动,一瞬间,看淡了生活的轻重。走过一条小巷,转过一个路口。青砖乌瓦的屋舍顺着水流散落,青石板的步行街沿着山脚铺展。街到温暖,邻里往来。
在长城下的古北水镇,重拾那些已经遗失的“北平记忆”。
万卷书万里路万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摄旅行资讯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特产美食,摄影摄像,户外拓展,游学团建,特色路线,特价尾单等旅行资讯的分享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115.html